标识作者管风全:
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我是坐了17个小时的火车到宁波的。”30多岁的管风全看上去像个学生,说话间还略带腼腆,但他已是郑州一著名设计公司的设计师。十余年来,管先生参与过很多次全国各地的标识征集活动,被录用的作品有200多件,其中包括中国水文标志、中国禁毒基金会标志等。
“虽然设计过很多作品了,但宁波书城标识是我目前最满意的。”他说,“我对宁波此前就比较了解了,前几年宁波银行征集标识,我也投过作品,当时我就查了很多有关宁波的资料,对宁波这座城市充满了向往。”
凭借多年的设计功底和经验,他在设计宁波书城标识时一气呵成,把汉字“书”和宁波的简称“甬”巧妙地融合。
“我的老师告诫我,中国设计师要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汉字,我深受这句话影响。”管风全说,“我的设计有三个概念:桥梁概念。书城沟通社会大众;钥匙概念。书城开启智慧宝库;太阳概念。书城的未来是生生不息的,更是朝气蓬勃的。”
标语解读
“让眼睛散步”是一种境界
陈民宪 宁波市旅游局副局长
“让眼睛散步,让心灵飞翔”这句话很有新意,给人以无限的想象。
“让眼睛散步”不仅契合读者在书海中徜徉的阅读形态,更凸显了自由阅读的境界。书的种类很多,一个人恐怕穷其一生都无法读完。如何取舍,是每个阅读者不可回避的选择题。有的书要精读,字斟句酌;有的书只需大致浏览。阅读方式不同,但都能让阅读者体味到乐趣和收获。“散步”一词,很好地体现了自由阅读的境界。
如果说“让眼睛散步”侧重的是阅读的形态,那么“让心灵飞翔”强调的则是阅读的效果。阅读启智,同时也让阅读者借由作者笔下的文字展开联想,发挥各自的想象,进行再度创作或思考。环顾四周,很多人对读书存在一些误区,强调的是实际效用,然而读书的意义更多在于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志存高远,使人的思想插上自由飞翔的翅膀。
从眼睛到心灵,从散步到飞翔,工整而又不失自由,由表及里,符合书城的定位及其本身所具备的特质。
语言清新美好,极富诗意
方东华 宁波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
首先,这一口号很贴近时尚,不刻板也不乏味,符合对书城高质量、高品位的定位。
其次,“让眼睛散步,让心灵飞翔”有一种灵动的气质,极富诗意。清新、美好的语言,令人仿佛体验到读书的愉悦感。
最后,它为我们构建出一幅自由、奔放的画卷。读书是陶冶情操,是精神享受,绝不是一件苦差,它让人恨不得立刻全身心投入这一美妙的空间。
这是标语创作的创新实践
赵江滨 宁波大学教授
书城的主题形象标语给人一种很轻灵的感觉,有别于以往口号的庄重和工整。
一般而言,主题形象标语都比较“实”,遵循固定的思路,讲求的是四平八稳,而“让眼睛散步,让心灵飞翔”却充满了浓浓的抒情气息,一改往日的收敛,采用发散性思维,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当初在对标语进行讨论时,有一位从事策划方面工作的专家就曾推荐过这条标语,认为这句标语无论是在字面上,还是对书城特征和意义的把握,都是另辟蹊径。
记者 范洪 石承承
标识解读
设计元素中有点睛之笔
朱列 宁波教育学院艺术系主任
在一座有文化的城市,设计标识很难,为这座城市的标志性文化场所设计标识,更是难上加难。
在选拔宁波书城标识时,专家们发现参赛的280余件作品中,大部分参赛作品都来自专业设计人员之手,而且都紧扣宁波特色。最后胜出的这件作品寄到主办单位时已比较晚了,却成为一匹“黑马”。在它的设计元素中,有简写的“书”字、“甬”字,最上面的圆圈象征着太阳,太阳是智慧的,给人力量的,这种寓意用在书城中正是点睛之笔。
它是宁波城市文化的注脚
龚烈沸 天一阁博物馆主任
书是人类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书可以使心灵坚硬部分变得柔软,让心灵脆弱部分变得坚强。宁波有天一阁是历史的必然,而现在政府大投入大手笔兴建甬江边的城市书房,是对一脉书香的延续传承。
这次选拔的标识简洁明了,又生动形象,是对书城文化的概括,是宁波城市文化的注脚,也是读书人对文化的期盼。
东南商报记者 范洪 石承承 李臻/文 记者 刘波/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