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名家汇聚宁波书城各抒己见纵论读书经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0-05-09 13:02:38

 中国宁波网讯 昨天,随着宁波书城的隆重开业,宁波市第二届全民读书月活动也正式启动,嘉宾云集甬城——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赵启正,著名学者余秋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分别举行讲座,他们以各自的博学和睿智,对如何读书发表了高见,听了让人富有启发。

  余秋雨:开卷未必有益 读书重在选择

  昨天下午,刚刚受聘为“宁波市全民读书月活动”特别顾问的甬籍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在宁波音乐厅以《阅读的选择和文化的选择》为题,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这位身体力行地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著名学者,以对历史和现实的高屋建瓴的理性旁观,对阅读、文化乃至当代现实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真知灼见。

  谈阅读

  要做有目标、有选择、严谨的读书人

  余秋雨否定了“开卷有益”这一人们习惯性的思维,他认为这个时代的人们在阅读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对书籍无选择的滥读,“这是当代读书人的通病,似乎越忙越对读书没有计划。”事实上,生命有限,阅读无限,人完全不必什么书都读,因为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大量流水样的信息其实用处不大。余秋雨因此提醒读书人,千万不要陷在信息的泥潭里不能自拔,“很多信息在当时似乎很重要,但其实并不值得关注”,而且,掌握的信息多不一定有助于人们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为何孔子、庄子、王阳明等先贤要比我们出色?余秋雨的回答是,“因为他们读的书比我们少得多”。“学富五车”这个成语是古人对博学者的最好形容,但是在竹简时代,五车书的数量或许还没有今日一本薄薄铅字印刷的书籍的字数多,“这是古人的幸运,因为他们的精力没有乱耗费,他们的灵魂可以和长天大地对话,和自己的心灵对话。”

  因此,面对海量的阅读信息,余秋雨强调,对阅读的选择非常重要,少而精是关键,“滥读是阅读的敌人。”他建议,在某一个时期最好能够集中地读一种书,“把兴趣固定下来,一定要钻研下去,最好还要写点读书笔记”。比如,想弄清唐代文学的情况,最好从阅读唐诗入手;而阅读唐诗,则又最好从阅读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这4位唐朝最优秀的诗人的作品开始;而阅读这些诗人的作品,则最好从简短的《唐诗三百首》开始,再辅以阅读研究唐诗最好的论文,“用这种方法去读书,你很快就能对唐代文学拥有了发言权。”

  论文化

  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作为一名曾经行程4万多公里,对人类各大文明遗址进行过实地考察和比较的学者,余秋雨昨天为文化给出了“世界上最为简短的定义”——文化就是形成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余秋雨认为,文化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祖先对我们的设计。

  从这个定义出发,余秋雨对中国文化的起点、特性和亮点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概括。他认为,若以有文字、有城市化居住和出现金属冶炼这三点公认的文明衡量标准来判定,中国是在大约4200年前进入文明时代的,尽管这一时间比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都要晚,但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是,“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是依然活着的文明。”

  余秋雨建议,我们对历史的关注,要从关注朝代更迭的宫廷史学转向关注文明发展的全民生态史学上来。从后者出发,余秋雨对从公元前五世纪到近代各个时期中华文明发展的亮点进行了简洁的勾勒。他认为,从文明传承的角度要设一个“皇帝奖”的话,那么这个奖项的获得者应该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因为他在位时大力推行的汉化改革,不仅保证了中华文明的延续,而且还将汉文化大大发扬光大了,“为汉文化里增加了豪迈之气,这样才有可能建立中华文明真正亮点所在的唐朝。”

  同样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余秋雨认为明清两代亮点不多,因为这两个时代都走向了保守主义和文化专制主义,“这造成了我们这个民族文化创造力的衰退。”他认为,这两个朝代能达到第一流的人物只有两个:一个是他的老乡、阿拉宁波人王阳明,一个则是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

  说现实

  创新是中华民族的尊严所在

  尽管没有手机、不上网、不看报,但这并不表明余秋雨不关注现实。他对当代文化现象提出了四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多一点生态文化,少一点文本文化。余秋雨认为,当代人对一些咬文嚼字的文化细节关注较多,而少了些对自然环境、环保、生态等的关注,以前总觉得这些不是文化,这是不对的。当今世界灾难频发,我们应该多关注生态文化。

  二、多一点创新文化,少一点复古文化。“创新是中华民族的尊严所在。”余秋雨认为,文明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而不是复古。他批评,这五六年来中国的复古文化发展有些过头,“孔子再伟大,但由于他的思想是没有和其他文明对话过的思想,所以对于解决当下的问题显然是不够的。”

  三、多一点忧患文化,少一点喜闹文化。余秋雨说他是赵本山、周立波等当红娱乐明星的好朋友,他不反对娱乐,但凡事不可过了头,我们可以笑,但心灵不能被喜闹文化占据。“我们面临着灾难重重的时代,应该有忧患意识,人只有在大灾难中才能产生大爱和高贵。”

  四、多一点理性文化,少一点民粹文化。余秋雨认为,有时候群众的眼睛不一定是雪亮的,人数的多少并不能决定真理,当心灵没有理性控制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回到文化的理性尊严上来。(记者 梅子满/文 胡龙召/摄)

  赵启正:书价要降,我很赞成

  昨天上午,赵启正在刚刚开张的宁波书城举行了首场主题演讲和签名售书活动。他以“阅读使人生更美好”为主题,与400余名甬城爱书人互动式地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并现场为他的新书《对话中国模式》签售。

  把书当成与水、空气和粮食一样的生活必需品的赵启正,每天都至少要花上两个小时读书。他在演讲中,对现在大学里司空见惯的文科生不读理科书籍,理科生不读文科书籍的现象表示不满,“这样是形不成完整人格的。” 赵启正认为,这也和我们的教育制度有关,比如中学文理分科过早,教育方式仍然是灌输式而不是启发式。

  赵启正劝告在场的中学生要多读一些思考性的好书,“你们确实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如果不考上大学,实际上也失去了读更多书的机会。但是,就在你们宝贵的时间里,我想你们更要精选一些书来看。在学习的间隙,读些好书。中学背的诗,记一辈子,而我们年纪大了,理解力在增强,记忆力在减弱。而你们正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要少读些娱乐性的书,多读一些思考性的书籍。”

  在演讲结束的现场互动中,一名读者的发言引来大家的共鸣:“书太贵,我们想读读不起啊!是不是有些书打三折还有赚?”对此,赵启正深有感触地说道,“书价要降,我很赞成!”他建议改革目前的图书销售体制,让大家买得起好书。这一建议赢得现场一阵掌声。(记者 梅子满/文 胡龙召/摄)

  康震:古典诗词犹如U盘 体积虽小蕴藏丰富

  本报讯 昨天下午,宁波众多诗词爱好者齐聚书城报告厅,共同聆听北师大教授康震的讲座《诗词 人生 境界》,每当康震引经据典吟诵名篇、佳句时,台下听众也跟随着背诵,短短一个小时的讲座书香阵阵,气氛感人。

  李白的《静夜思》是康震解读的开篇诗作。他说,中国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情感记忆,短小通俗却情深意长,源远流长,就好比现在的U盘,体积虽小,里面却蕴藏着一个丰富的世界。人们读诗一定要透过诗句读懂诗歌背后诗人的真实情感。康震举例说,为什么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表达的是诗人的思乡情怀呢?原来,“床”在古代与思乡之情并无必然联系,“月光”是经过院中井水的反射才照到“床前”,李白由这一汪井水才勾起思乡情,而“疑似霜”更是诗人壮志未酬,心情苦闷,内心孤独寒冷的写照。

  在康震看来,每一篇好诗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诗人一段痛苦的经历。“李白的诗狂放不羁,其实缘自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痛苦和憋屈的核心性格;屈原被贬后写出《离骚》;司马迁无辜受宫刑后著成《史记》,人越痛苦,往往诗作越伟大。而读古典诗歌只有读到诗人心里,才能有人格的体验和感悟。”

  有读者问,如何才能在现代社会里做到古典诗歌中描述的通达境界?康震引用苏轼名句“行于其所不得不行,止于其所不得不止”来回答,他认为,一切要量力而行,不可超过极限,遇到人生低潮时,就不要再沉迷于曾经的辉煌,而身处高位时,则应尽职尽责做好分内事。在康震看来,古代那些大诗人、大词人,当初写诗作词时并没有考虑自己能否成就一个大境界,只是生命需要倾诉就写了,经过时间流逝,那些诗词才变化出一个大境界。

  有听众问古代诗与现代诗,中国诗与外国诗孰优孰劣时,康震表示,无论是现代诗和古代诗,还是外国诗和中国诗,写的都是人的情感,只不过民族不同、表达方式不同,但是人心都是一样的,只要有心就会动情,只要动情就能写出优美的诗句。所以,诗的要义在于真实、真诚。只要真实和真诚,哪怕写得糙一点,人们都能感受到作者的心跳。

宁波晚报记者 张磊杰/文 胡龙召/摄

【编辑:范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