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普及要有统一标准
王文文:目前宁波这3户智能家居主要体现在安全防范、灯光控制和窗帘控制等方面,使用的电器也基本是e家佳联盟成员的电器,如海尔电器等。初步统计显示,目前宁波约有近千户家庭开始接触“智能家居”,主要集中在高档小区、别墅等。
戴云:但是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互通标准,意味着如果要把家庭的冰箱、彩电、洗衣机等用互联网“串联”起来,就必须用一个品牌的,而不同品牌之间的设备因为传输协议不一致,很难兼容,这大大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范围。
因此,建立共同遵循的标准与协议是发展智能家居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金崇贯:前段时间,我曾参加过一个关于物联网的研讨会。我总觉得,就智能交通建设来说,费用高是制约智能交通推广的主要障碍,比如对公交车厢和车外探头的监控视频实施实时在线传输,技术上完全能达到,但要依靠3G技术,这个费用对于公交公司来说是很高的。目前我们对1600辆营运公交车的监控视频是按需传输,主要暂时储存,一般周期是21-30天。
刘剑利: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我认为目前制约智能家居普及的关键因素是价格虚高,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做一个完整的安全防范系统,按照最低档次来做,也要2万多元,绝大多数普通百姓承受不起。由于我国的人力服务成本不高,但智能家电的成本相对较高,所以有需要申请智能家居的消费者会更倾向于聘请一个保姆料理一切;而目前智能家居所提供的其他功能还没有处在“非要不可”的时候。
宁波交通驶入“智能”时代
私家车主郑先生:现在中山路在建轻轨,大家很担心,宁波举办世博论坛期间车辆会不会更加拥堵?要解决中心区拥堵问题,却又缺少警力去对交通进行管理。这方面交警和公交部门不知有什么措施?
李贤达:从2004年开始,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就开始致力于交通基础数据的自动采集技术的研究,至2006年6月,开发成功国内第一个基于FCD(浮动车数据)技术的交通信息采集和服务系统。它的技术原理就是通过实时分析宁波市区3500多辆出租车GPS系统的定位数据,计算出市区路网实时的交通速度,实现对整个道路交通监控,同时对拥堵的路段和路口自动监测和报警。目前,市区已建成30个LED交通诱导屏,可以实时发布交通诱导信息,我们正在实施交通诱导系统项目计划再增加室外50个LED屏。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丰富信息的发布渠道,包括通过交通电台、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各种方式向交通参与者提供尽可能及时准确的交通信息,努力打造“人、车、路、环境”四位一体的和谐交通。
金崇贯:现在,市公交总公司所属的1600多辆公交车都装上了GPS,并在今年清明运输期间首次使用了GPS智能调度系统。利用这个系统,市公交总公司可通过站台电子舆图,实时监控所有受控公交车的详细运行位置,实现对公交车的即时调控,有利于公交车的准点运行。在有必要时,还可调派机动运力绕开堵车路段,直接前往相关站点疏散候车乘客。
今年年初,我们还首次在3路、357路站台试点电子站牌,及时让市民了解到想乘坐的公交车离自己最近的位置和大约的候车时间。
数字化走近百姓生活
退休老人周忠平:我有两个儿子,都分开和我们住,老年人最怕有事叫不应,去年大儿子给我装了部遥控“一键通”电话机,只要按下遥控,就能发出求助信息,心里感觉踏实多了。
胡道林:宁波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接近100万,现在使用这种电话的老人已超过5000人,2004年开通至今已服务10万多起。作为上海世博会宁波主题论坛的十大信息化工程之一——81890求助服务中心已在全市各县(市)区建立了9个分中心,并已全部开通运行。这意味着,81890求助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将由原中心城区的300万人口扩展到全市近千万新老宁波人。
颜务林:2009年3月25日,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与宁波市图书馆、市科技信息研究院、在甬高校图书馆携手成立了宁波市数字图书馆,这些数字图书资源全部上网,并实时更新。宁波市民只需通过全市任何一个角落的IP地址登录,就可全天候查找、利用宁波数字图书馆系统内的所有文献信息,并可免费全文下载。
记者 蔡铁锋/文 张柯/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