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网 |
点击播放按钮观看视频 |
宁波80后周东旭四处查究典故疑难,时历二年著《苍水诗注》。 记者 陈锦源 摄 |
图为浙东书法的当代传人宁波籍书法家沈元魁为注题字。 记者 陈锦源 摄 |
中国宁波网5月11日讯(记者 陈锦源) 走进张苍水故居,记者感受到的不仅是英雄气节,还有云间派诗歌的气韵。周东旭在张苍水故居工作,对苍水诗集研究颇感兴趣,四处查究典故疑难,历时两年著成《苍水诗注》。周东旭有意今年把诗注印刷出书,以纪念张苍水诞生390周年。诗注日前已二次修改,无奈经费不足,诗注仍未出版。
为流传乡贤风韵 两年光阴著诗注
1984年出生于象山的周东旭年纪不大,头衔却不少。他是宁波文化研究会会员、宁波市戏剧家协会会员、海曙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者协会理事、海曙区文学家协会理事和宁波市维卫古佛研究会理员。
周东旭一直都喜欢文学著作研究,经常翻阅张苍水诗作,遇到不懂的典故,便四处查究。他发现张苍水的诗歌研究是一个空白,而最能了解张苍水心路历程的是他的诗歌。而且,他的诗歌几乎可以说是当成年谱来写,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但是,张苍水的诗有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风格,喜欢用“典故”,这些“典故”不加注释,对现代读者来说非常难懂。周东旭说:“他有时一首诗用了四五个典故,而且都是连着用,普通读者应该会觉得很难懂。”出于兴趣爱好和为了完前人之梦,周东旭耗费了约两年的光阴完成《苍水诗注》。
周东旭说,宁波文史专家杨古城曾对他能为本地先贤遗作分析研究表示赞赏。杨古城说过,张苍水其人其事很多宁波人早已了知,然而他的诗文一般人难以读懂,因此《诗注》如能出版,对于进一步研究弘扬宁波地域文化,对于更深地了解这位英烈有着深远的意义,希望有关部门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