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今年宁波汛期降水量预计比常年略偏多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0-05-12 13:00:58

  民众如何进行自我防灾避灾?

  由于地质灾害发生有地域广、突发、偶发等特点,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监测站副站长崔飞君表示,其防灾、避灾最重要的措施,是居住在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村(居)民开展以自我“识别、监测、预报、防范、应急、救灾”为核心的群测群防防灾、避灾办法。

  那么,民众该如何开展群测群防的自我防灾、避灾?

  崔飞君介绍说,首先是要识别危险来自哪里。易发地质灾害的,主要是大于25度且土层较厚的斜坡、岩石破碎的陡坡、毛竹等高大乔木分布的山坡、易发山洪且有滚石分布的沟谷口等地段。

  其次,是要及时发现危险迹象。崔飞君介绍了一个简易的方法:经常到危险地段去实地观察,降雨期间加强监测,主要观察、监测山坡上是否有裂缝,陡坡上是否有掉落石块的情况,山坡上地表土体是否有移动、树木是否有倒歪、有无从地下冒水现象等。

  由于大多数的地质灾害与降雨有关,因此收听、收看气象预报、关注当地实际雨量至关重要。民众如果要自我观测当地实际雨量,也有一个简易办法:在地质灾害易发地段,降雨时在室外放置一直立水桶接雨,当一天内桶内水柱高度大于一定数值时,就报警并组织受威胁人员撤离。“这一数值各地并不一样,据经验在宁波地区为100毫米左右。”崔飞君说。

  此外,由于近几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生的地质灾害常常是出现在不合理开挖山坡的地段,所以除了观测雨量以外,还要及时发现不合理开挖山坡行为,发现情况要立即报告当地国土管理部门,同时各类人员要及时避开危险山坡。

  新闻链接

  我市共有地质灾害点202处

  截至2009年底,我市共有地质灾害点202处,具体灾害类型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裂缝;其中,威胁常住人口的有124处,受威胁户数计1400余户、近4000人。去年,我市新发生地质灾害38起,其中在“莫拉克”台风影响期间发生的占到32起。

  今年,全市计划对16处地质灾害点实施工程治理,对29处实施搬迁避让。

  宁波晚报记者 程旭辉  通讯员 单平 蔡迎新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