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保障高效运行
在宁波第四方物流体系的建设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创新。
首先,建立健全运营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政府服务外包考核机制。第四方物流市场作为创新的电子商务需要人才的聚集及智力资本的支撑。为保障团队的凝聚力与创业活力,运营实体骨干员工适当共同参股,共享宁波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10%股份,激发了创业热情。宁波市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认为:“市场的快速发展持续保持活力,未来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管理机制。”为了保障市场建设目标的达成,市国资委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定了完整的考核机制,考核与实绩挂钩,既有问卷调查,也有具体指标的数据测评,统筹了交易实绩性指标与服务体验性指标,确保了考核的准确度和权威性。
其次,创新“双主体”运营模式,传统的物流服务交易大多采取定期结款(包括周结、月结、季结等)的模式,这种模式在缓减货主企业资金压力的同时,也导致物流领域资金沉淀严重,而且对于物流企业来说,还存在着提供服务却收不到款项的风险,宁波第四方物流市场改变了这种不平等支付结算模式。人民银行宁波中心支行谢伟江副行长介绍道:“宁波第四方物流市场把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相结合,提供了“支付确认”及“合同约定”两种可在网上实现的结算模式,提高了支付结算效率,有力地降低了交易风险,同时也保证了物流服务的质量”。
前景看好历程艰难
根据电子商务及新型市场的发展规律,第四方物流市场的发展将经历建设、培育、成熟三个阶段。
2009年是市场的建设期,市场陆续推出GPS物流监控平台、企业信息联网、物流金融、海运通、陆运通、空运通、在线交易支付、在线投保、联通四方物流通等物流特色服务。市场整合了大通关、大物流信息服务功能,大大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2010年是市场培育期,截至上个月,开业仅一年的第四方物流市场已有注册企业4000多家,信息发布总量达45万条,实现交易额5亿元,服务延伸至浙江、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河南等省(市)。
宁波铃与物流公司依靠交易平台“网罗”了货代和车队企业达20家,抱团出击,这种被称为“双重运输”的新模式正在发挥强大的调控能力。
“回望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前期需要持续密集的资金投入,并且企业对物流电子商务新模式从了解到熟悉的过程十分漫长,宁波的‘第四方物流’任重道远。”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寄予厚望。
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张平平局长认为:“宁波第四方物流市场所做的正是省政府大力推动的大物流建设工作的一部分,符合大物流发展趋势,并应向更大范围推广。”目前,第四方物流市场已经成为浙江省交通运输厅认定的“浙江交通物流公共信息系统网上交易市场”,这表明我省大物流平台已经确定将第四方物流交易市场作为“模版”。
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延全程参与了第四方物流市场的建设,他告诉笔者,“第四方物流”课题全国领先,没有可借鉴的模式,在市场建设期和市场培育期还要解决推广现代物流意识、创新物流运作模式、推进物流新技术应用、持续性资金投入等难题,需要政府大力推动与支持,平台运营商和银行“双主体”的创新和服务深化及各类传统物流企业的积极参与。
随着市政府扶持引导政策的陆续出台,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认识到物流信息化应用的潜在价值,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第四方物流市场中来寻找商机、提升服务、规范经营,从而不断加快现代物流发展的步伐。市交通局副局长、市现代物流研究院院长汪月娥认为:“市场成熟运作后,将带动宁波物流行业每年产生效益10.5亿元。”
第四方物流市场正在成为促进宁波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引擎。
宁波日报记者 包凌雁 通讯员 邸 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