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十项信息化重点工程将诠释宁波信息化发展的理念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0-05-14 10:38:55

矗立在宁波香格里拉大酒店旁的世博论坛倒计时牌。(王 泓 胡建华 摄)

81890为市民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生活服务。

数字城管。

信息技术成为宁波港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器。

电子口岸主要功能示意图。

宁波市民卡。

智能家居。

核心提示

  在上海世博会首个主题论坛“信息化与城市发展”举办期间,十项信息化重点工程将全面诠释宁波信息化发展的理念与成就。

  这些工程“点多面广”,有体现“信息化与城市管理”的数字城管,有展示“信息化与城市生活”的无线城市,有涉及“信息化与消除数字鸿沟”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

  这些工程“身家显赫”,有被评为“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政府创新奖”的81890市民求助服务热线,有5次获得中国港口科技进步奖的宁波港信息化工程,有被评为国家金卡工程十五周年“金蚂蚁最佳多功能应用奖”的市民卡项目。

  这些工程“亲民”、“便民”,有街头“管家”信息亭,有疏缓城市交通的交通诱导工程。

  ……

  “十大重点工程代表了宁波信息化发展的成就,充分展现了宁波信息化便民、惠农、兴企、强政的目标。”市信息产业局局长吴胜武表示,十大工程中,不少是宁波接下来两三年的建设项目。借举办世博会主题论坛之机,宁波信息化建设大大提前,应用更广泛,合作更深入,为市民提供实实在在的信息化服务。

  81890,民心热线胜亲人

  在宁波,有这样一组号码“拨一拨就灵”——81890市民求助热线。大到政策法规、就业看病,小到问路查号、修水龙头,宁波新老市民都能在这里找到满意的答复。

  “拨一拨就灵”,核心在“灵”字。81890整合了政府的资源,及时将市民对城市管理的呼声、意见和建议传达给相关部门,协调、监督相关问题的解决。81890整合了市场资源,790多家企业、180多项服务内容、2万多名员工为市民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生活服务。81890整合了社会资源,一大批有志于奉献社会的人士加入了81890红帽子志愿者队伍。政府、市场、社会构成了81890的三支主导力量,通过81890平台的聚合与释放,全面提升了服务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市民的需求。

  “拨一拨就灵”,根本在于“信”。以信用平台为依托,通过政府信用推进整个服务质量的提升,81890求助服务中心建立了一整套信用管理制度、服务企业约束制度、教育培训制度、服务质量保证制度,较好地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81890的服务功能不断拓展,81890呼叫平台、81890服务网站逐年拓展了失物招领中心、老年人应急呼叫系统、企业服务平台、光明网吧等182项服务功能,解决了过去政府一直想解决但未能解决好的问题。

  截至2009年年底,81890为市民解决求助事项近322万件,办结率100%,服务满意率达99.87%。

  目前,81890求助服务中心已在全市各县(市)区建立了9个分中心。这意味着,81890求助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由原中心城区的300万人口扩展到全市近千万新老宁波人。

  数字城管,破解城市管理难题

  给窨井盖、路灯等城市公共设施做份“档案”,信息采集员在巡查时发现设施破损,通过手中的城管通采集图像,第一时间上传至指挥中心。中心根据“档案”记录,通知各相关单位。问题解决后,中心通知信息采集员再前往检查,反馈信息。

  2009年,宁波“数字城管”发现问题341433件,立案306878件,按期结案率85.02%,结案率99.93%,实现了“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数字城管”全称为数字化城市管理,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科技,根据市区、街道、社区行政区划设置和城市地面建筑、道路、水域分布情况,以1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城市划分成多个网格单元,实现精确、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城市管理。

  2007年11月,宁波“数字城管”正式启动。次年8月底完成项目一期工程。在海曙、江东、江北、鄞州、镇海、北仑六区完成137.6平方公里的普查覆盖,共普查1880个单元网格。

  在运作方面,宁波“数字城管”的信息采集由政府制定标准,实行市场化运作。城管部门将信息采集任务通过招标,委托社会服务机构按标准采集,处置部门按流程处置,管理部门实行严格监督,不仅较好地克服了政府雇员采集信息存在的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又保证了问题及时发现和信息的公正、客观。

  宁波“数字城管”与城管部门已有的96310、12319热线相结合,创建了服务热线与网格员采集的信息一同管理、一同立案、一同处置、一同监督、一同考评的闭环处理模式。

  如今,宁波每天有137名信息采集员,从7时到19时在各自的工作网格区内不间断巡查。

  宁波港,信息化建设立潮头

  从千年老港到现代化的世界大港,信息技术成为宁波港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器。近年来,宁波港投入上亿元资金,对港口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进行了总体规划,加快信息新技术的研究、应用软件的开发建设与推广应用。

  经过多年建设,宁波港搭建了信息系统的五大体系,即:业务作业管理信息化体系、通信与监控信息化体系、经营管理信息化体系、综合管理信息化体系、信息服务体系。

  集装箱码头计算机管理系统、港口生产过程与设备可视化系统、GPS监控系统、引航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外理综合业务管理系统、集装箱货运站综合业务系统、800兆数字集群系统、保安视频系统等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宁波港门户网站正式投用,为客户提供便捷、优质、增值服务。

  为实现世界大港向世界强港的新跨越,宁波港适时实施“强港战略”,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港口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宁波港EDI中心建设、宁波港生产业务协同管理系统、宁波港集装箱智能闸口系统等信息系统的建设不断推进,打造高性能的港口公用物流信息平台,将港口与港口、港口与口岸监管单位、港口与货主、港口与物流运营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开放、高效、便捷的服务体系,提高散杂货码头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建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港口信息化管理和运作体系,打造数字港、信息港。

  电子口岸,信息化推动国际化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口岸通关系统资源,建设连接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的国际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宁波电子口岸通过信息化推动了国际化。

  围绕企业大通关核心流程,宁波电子口岸开发了一系列契合企业通关实际流程的产品,如面向企业大通关核心流程的“外贸八达通”,面向宁波企业在上海口岸通关服务的“沪甬直通关”,面向货代企业操作的“国际货运软件”,面向口岸数据交换的“口岸EDI”等。

  自推出以来,宁波电子口岸长期免费服务于广大的外贸物流企业,平均每年为每家用户节省成本3万多元。目前该项目的用户数已突破10000家,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经过6年多的建设和运营发展,宁波电子口岸已经成为国内外一流的口岸公共信息平台,集中提供国际物流和口岸通关信息服务,支持海运、空运、陆运、多式联运等各种运输方式,为货主、货代、船公司、船代、仓库、堆场等各类用户提供口岸大通关的电子政务申报、电子商务运作、企业管理操作和电子数据传输等信息化服务。

  目前,宁波电子口岸已经连接了宁波海关、国检、海事等部门,各类电子政务项目共计52个,逐步向物流商务服务延伸。同时,平台不断加强与其他平台的合作,已经实现与上海电子口岸、浙江电子口岸等平台的互联互通。

  市民卡,宁波人的第二张“身份证”

  “一卡在手,走遍明州”!手持一张宁波市民卡,来甬的外地游客无须担心市区的公交出租出行、刷卡购物、住宿,宁波市民无须担心就餐、借书、就诊。

  市民卡是宁波市政府授权发放给市民用于办理个人有关事务和享受公共服务的集成电路卡,是具有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V2.0)标准的银联卡,具有信息存储、身份识别、电子凭证、信息查询、银行卡和电子钱包等基本功能。作为政府惠民、便民的实事工程,市民卡项目是宁波市“十一五”重点工程,也是宁波市信息化建设、“数字宁波”的重点建设项目。被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为全国城市市民卡金融IC卡多应用惟一试点。

  “市民卡功能覆盖到了小额支付、城市交通、费用代缴、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公共事业服务以及政府服务项目,涉及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分行科技处处长邬向阳说,与一般的市民卡相比,宁波的市民卡具有安全性高、支付风险小的特点,其技术标准符合国际规范,可支持多应用和个性化需求。同时,采用银联结算,资源共享广泛。

  根据市民需要,市民卡分为A卡和B卡。A卡是带有金融支付功能的主要以政府服务为主体的一卡通,实现医保、社保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及支付功能,实行记名制,一人一卡。B卡主要以实现支付为主,用于公共交通领域、商务领域和公共事业缴费等,适用于使用频率较高的市民日常需要,可记名或不记名。

  2008年12月,首张带有金融应用功能的市民卡试发行。目前,5000余家商铺加入市民卡特约商户联盟,超过1.2万台金融POS机成功改造,已发行15万张市民卡B卡。此外,市民卡系列中的旅游卡、就诊卡等具有公共事业功能的卡也将在近期逐步开展试点。

  疏缓交通拥堵,智能管理为上

  在宁波的一些道路上,如果用心留意一下,你会发现道路旁竖着一些屏幕,上面显示市区实时道路交通速度、运行时间等参数。这些交通诱导屏,对缓解宁波城市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起到了很大作用。

  2003年以来,全市累计投资4.5亿余元,初步建立了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总体框架,建设了一大批先进的交通管理应用系统。

  交通诱导工程是其中一大亮点。2004年12月,在宁波交警支队协调下,宁波亿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德国宇航中心交通研究所合作,在宁波开通了国内首个以浮动车辆数据技术(FCD)为基础的实时道路交通信息发布和动态导航系统。

  系统通过对宁波3500多辆出租车的GPS定位系统,获得实时定位数据,进行轨迹分析,计算城市道路路段的实时交通速度。目前,宁波已通过LED交通诱导屏、网站、大屏、交通电台等方式为市民提供道路交通信息服务。

  此外,为缓解城区日益严峻的“行车难、停车难”问题,市公安局投资6000万元,建设了包括交通信号自适应控制系统、交通闭路电视监视系统、交通管理集成指挥系统、光缆通讯系统和大屏幕显示系统为主要内容的宁波城市道路交通监控系统。

  目前,超过90%的市区信号灯路口安装了SCATS交通信号控制机188台,安装监视摄像头200个,市区约100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已纳入交通监控范围。

  去年开始,市交警支队开展了移动警务系统建设工作。该系统具有数据查询、业务处理、GPS定位、移动办公等几大功能,交警能在现场快速辨别在逃人员、假牌假证、车辆盗抢等违法犯罪行为,快速处理交通违法,并能为驾驶员提供现场刷卡缴费等服务。

  智能家居,身在外,家就在身边

  住在北岸琴森的储女士,第一次感到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简单:在办公室通过电脑或手机,给家里的电饭煲发个信号,下班回到家就能吃上热乎乎的饭;在单位上班,如果不放心家里的老人或小孩,可通过手机或电脑看看家里的监控视频;如果窃贼进了家,安防系统会自动报警并给她发彩信;如果忘了关燃气灶,也可以通过手机遥控关闭……随着智能家居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甬城市民将享受这样一个“智慧”的家。

  所谓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能够提供一体化的家庭信息化解决方案。

  家庭生活“实时在线”是智能家居最典型的功能。通过移动手机和远程网络两种数据传输方式,家庭生活的高清视屏传至主人的手机或电脑中,关注家中老人、孩子的安全。

  “智能家居不仅让生活更安全、更便利、更舒适、更快乐,还更节能环保。”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国外经验,与传统家居相比,智能家居可节能15%—30%,节能效益十分可观。

  信息亭,市民的街头“管家”

  订票、缴费、查询、充值要花费多长时间?5分钟!在宁波,只要通过信息亭,市民无需在各个单位间奔波,即可在小区门口、写字楼下、广场附近“一站”解决。

  信息亭项目是市政府重点推进的信息化便民服务工程,于2009年7月正式启动。首批信息亭项目投资1000万元,着重于业务内容的整合,服务终端将集中在居民区、主要道路、商业区、楼宇附近的“5分钟步行圈”。

  “在城区和主要乡镇建设信息服务超市、信息服务站、信息亭以及自助终端等服务设施,搭建集信息查询、电子商务和传统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面对面服务或自助服务的形式,为市民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市信息产业局网络与通信管理处处长费建华说,项目实行“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为市民提供信息查询、公用事业缴费、各种票务代理及其他电子商务落地服务,为市民提供“一站式”的综合信息服务。

  信息亭通过触摸屏操作,即点即得,操作简便。接口丰富,接入规范,能轻松实现与合作者对接。银行级网络与系统安全,满足特殊安全需要。项目与各金融机构合作,兼容多种支付方式。

  信息亭项目服务内容由公益服务和增值服务组成。所有的公用事业缴费、信息查询等公益服务对市民全部免费。在保证公益服务内容正常开展的情况下,通过拓展平台本身的价值,通过传媒、上游业务商家的增值业务获取盈利,保证该项目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宁波海曙、江东、江北、鄞州四区已建有信息亭150个,其中无人值守亭50个,改建信息亭400个。在此基础上,服务网点逐步向各县(市)区发展,到2012年年底,力争在宁波全大市新建、改建、加盟信息亭服务网点1000个以上,使信息亭逐步成为服务型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

  无线城市,无限生活

  不论在哪儿,只要有无线信号,就可以用笔记本电脑、3G无线上网卡或是手机上网,浏览资讯、收发邮件、查看销售报表、处理公务、在线影视和游戏……如今,越来越多的宁波市民开始享受“无线城市”编织的新生活。

  “无线城市”是一个崭新概念,它利用现代无线通信技术,通过密织“电波网”,使城市“浮”在高速宽带网络上。目前,我市三大运营商均开展了基于3G+WiFi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3G网络基本建成,在宁波市区的覆盖率在98%以上,郊区和农村的覆盖率在94%以上,至2010年一季度末,3G用户已达19万户。WiFi无线局域网建设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机场、车站、码头、广场、商务楼宇、酒吧、咖啡厅等热点公共区域,已建设了上千个WiFi热点,无线宽带网络基本覆盖市区及各县(市)区主要城区。

  国内首个4G城域试商用网络(宁波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应用示范工程TD-LTE技术)是宁波“无线城市”建设的一个里程碑。“信息化与城市发展”主题论坛召开期间,宁波将邀请与会的1000余位国内外嘉宾体验4G网络,并将新网络用于会务管理。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应用示范项目预计总投资6亿元人民币,计划2-3年内完成投资建设,其中,世博会期间的体验网络为试点展示。世博会后1年内,项目进行二期应用拓展建设。启动后的2-3年内为全面推进阶段,完成项目所有建设工程。项目已得到了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

  “4G网络要比3G网络至少快5、6倍,如果说3G网络是2车道,那4G网络最起码就是8车道。”新一代专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荣形容,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能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通信技术,而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与电视不相上下。

  4G网络将主要应用于政务领域。不过,以后,有望进入重点行业、民用商用领域,让行业用户和市民也踏上这条信息高速公路,到时下载一部DVD电影将不超过1分钟。

  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

  消除城乡数字鸿沟

  慈溪农村传统的生活观念正因一条进村的“信息高速路”而悄悄发生着变化。“每周一个专题的卫生保健知识大受欢迎,卫生部门天一健康在线、宁波市农村远程教育网、新星网等,传递着大量的科普常识,改变了农民多少年来的生活习俗,农村生活展现了新品位。”慈溪观海卫镇相关负责人说。

  为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消除城乡数字鸿沟,近年来,宁波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发挥宁波农经网、农民信箱、农技110、农信通等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作用,开发建设了“数字乡村”农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则是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

  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为农民提供政策法规、科技咨询和辅导、市场价格、生产经营、疫病防治、致富就业、文化生活等各类信息的查询、收集和发布等服务。乡镇、村庄还可根据农民的不同需求,选择村务公开、收发文件等基层政务服务,电脑网络基本技能培训、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等教育培训服务以及文化娱乐服务等。

  “为推进我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的建设,我们依托市远教平台,开展了宁波市农村信息化乡镇行——百镇百场万人培训活动,共培训镇村党员干部、信息员和涉农龙头企业代表等10000余人。”市信息产业局信息化推进处处长戴云表示,农村大学生信息员利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处理日常村务、收集农资信息、发布农副产品信息等已蔚然成风。

  按照“一处固定场所、一套信息设备、一名信息员、一套管理制度、一个长效机制”的要求,截至去年年底,我市共推进2600个行政村中900余个行政村建成并启用了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有101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被列入市信息化示范项目。根据计划,明年年底,我市2600多个村将全部完成服务站建设。

【编辑:庄伊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