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严康楙慈善建筑群原址保留 修缮方案正在商讨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0-05-18 13:24:34

  专家反思:文物普查的成果能否尽早转化

  严康楙慈善建筑群最终有了皆大欢喜的结局。昨天,多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文保专家和业内人士对此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的一点,是要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成果及早固定下来,将其转化为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参考和审批依据。”一位资深的文保专家告诉记者,严康楙慈善建筑群之所以会被有关部门列为拆迁项目,其实就是对其文物价值认识不足。而根据市文保所出具给鄞州区文广新闻出版局的价值评估函,这组建筑群被认定为是“鄞州区目前发现的最为典型的宁波帮建筑群”。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严康楙慈善建筑群已经被作为鄞州区新发现的文物而被普查部门登记在册,“要是能尽早将其公布为一定级别的文保点或文保单位,对于其价值的认识也就不成问题了。”不过,这位专家也坦言,因为文保点或文保单位的认定有严格的程序,加之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刚结束野外普查阶段不久,目前正在紧张地进行数据录入和上报工作,相关深入的研究和认定工作尚未起步,所以对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成果转化还需要一定时日才能完成。

  而一名同样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尽管现在文保意识已经深入人心,但是严康楙慈善建筑群的命运转折依然在提醒规划部门,在做规划和拆迁时一定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的相关规定,与文物保护部门多沟通协商,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误拆产生。“现在宁波不少地方都在进行大规模的旧村改造或拆迁,这个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这名业内人士如是表示。

  相关链接 

  外孙深情讲述严康楙:他的人格力量影响了我们一生

  昨天,记者还电话采访了多位严康楙的后人。他们表示,尽管他们出生时严康楙已经去世,但是他对事业的拼搏进取精神和爱国爱乡的乐善好施精神深深影响了后人的为人行事风格。

  “我在事业上克勤敬业、勇于挑重担的精神和作风,应该说是受外祖父严康楙的影响。”77岁的赵鹤臣在电话那头告诉记者。其母亲严桂卿是严康楙的第四个女儿。他4岁离开海曙中营巷的赵宅到上海,1952年毕业后响应祖国号召,到内蒙古包头市参加支边建设一座从德国引进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制糖厂。当德国专家回国时还有很多技术问题没有解决,他就与同志们一起解决了这些技术难题,被内蒙古市政府推荐出席了1956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一届科普大会,受到了毛主席、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后又调至天津,在天津石油化工公司第二石油化工厂担任厂长,“我很怀念我的外公。”

  而对77岁的上海检察院原副检察长、上海金融法制研究会会长倪维尧来说,外公是他心中永远的丰碑,“他的一生热爱祖国,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一个商会会长应尽的责任。他的事业颇有成就,但始终不忘同甘共苦的劳苦大众,他兴办学校、医院,修路、建桥,赈灾济民更是常事,在宁波市颇有影响,口碑极好,是我们晚辈一辈子都学不完的榜样。”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