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市文物考古工作的重要收获,如此大规模的发现古墓葬群在我市并不多见!而且,为研究宁波地区两汉至六朝墓葬形制、埋葬习俗提供了依据!”昨日,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宁带领记者来到穿山疏港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抢救性考古勘探现场,现场发布这一重要考古发现。
2000米散布89座墓
据悉,为配合穿山疏港高速公路建设,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自2009年8月起,先后组织工作人员在北仑区郭巨镇、柴桥街道、霞浦街道及大碶街道进行了考古勘探与发掘,发现的古墓葬多分布在山间缓坡或台地上,起于陈华村石灰岙,止于吕鑑村小横山,东西绵延近2000米。
从去年11月至今年5月,市考古所联合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教研室、北仑博物馆对该墓群先后进行了两次发掘,共清理出两汉至南朝时期的墓葬89座,窑址4处,出土了铜、铁、陶、石、骨、琉璃等类器物260余件。李永宁介绍:“这次发掘是近年来市考古所联合国内知名院校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发掘。这种全新的合作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
土坑墓保存完整砖室墓则大多被盗扰一空
跟随考古专家,记者来到挖掘现场,只见挖掘区面向329国道、背靠小横山的山坡上,各种形制的墓室散布其中。考古专家许超告诉记者:“此次发掘的墓葬中有近20座土坑墓,其余为砖室墓,4处窑址中两汉、宋朝各2处。”
值得一提的是,和以往考古现场盗墓情况严重相比,此次发掘的土坑墓没有被盗扰。“因为土坑墓不易被发现,所以除个别因取土破坏外,其余皆未被盗扰。”也是因为没有被盗扰,在其中出土了较多的文物,可以比较完整看出当时人生活的情景。
但是,砖室墓则大多被盗扰一空,残破严重,从平面形制看可分为长方形、刀形和凸字形墓三种,依据其出土遗物、筑造风格及用砖形制等特点,专家判断其时代大致处于东汉至南朝时期。
许超告诉记者,土坑木椁墓→土坑砖椁墓→券顶砖室墓是两汉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墓葬形制发展变化的逻辑顺序。这一发展序列在本次发掘中再次得以验证,同时也证明了新旧形制的墓葬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并行发展的。
有趣的文物:陶器代替金饼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一个没被盗扰的土坑木椁墓中,出土器物为鼎、盒、壶、瓿,造型、色彩朴实,许超告诉记者:“这四件器物是一套完整的组合,是当时百姓日常生活中盛水和食物的器物,这流行于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早中期。”
出土器物中还有锈迹斑斑的铜镜,西汉五铢钱、王莽改制时的方孔圆钱布泉,铁刀、铁剑,蓝色鲜艳夺目的琉璃串珠等。
此次出土的器物多为席纹、水波纹等常见的花纹,其中有两件凤鸟纹盘口壶和兽面双耳瓿可算其中装饰最为精美的器物了。据分析,同一时期,奉化出土的器物釉色鲜亮、制作精良,这反映当时这一区域器物的流行特色与奉化不同。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个圆圆的像现在的“蛋挞”状的陶制器物很有特色,据介绍,古人的习俗认为人死去之后要像生前一样对待,尤其是汉代盛行厚葬,常常在两汉墓葬中发现‘金饼’,这个墓葬主人或许是生前生活水平一般,所以用这种形状的陶器代替金饼。”
许超说:“出土的器物多为死者生前使用过的东西,出土刀、剑说明墓主为男性;出土琉璃串珠,说明墓主生前是个爱美之人;而出土的钱币为我们断代提供了实物依据。”
东南商报记者 李臻/文 记者 戚颢 通讯员 许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