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相对封闭的环境限制了大棚内外二氧化碳气体的交换,使得作物正常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影响到产量和品质。经过一年多试验,由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与浙江大学合作的“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生物发酵进行大棚二氧化碳施肥”项目为种植户解决了这一难题。
到目前为止,农技部门已在奉化、镇海、北仑、鄞州、象山等地进行了试验示范,涉及的作物品种有番茄、蒿菜、芹菜、茄子、黄瓜、西葫芦等。经比对,示范点的番茄增产34.4%,西葫芦增产25.9%。芹菜、黄瓜、茄子等不仅增产,成熟期也明显提前。奉化市山岭果蔬专业合作社社长沈国军说,使用这一新技术后,农作物普遍增产30%以上。一个面积0.6亩的番茄大棚,至少增加收入4000元。
据市农技总站高级农技师张硕介绍,该项目的技术核心是,稻草、畜粪等农作物废弃物添加高效产气菌后进行生物发酵,对大棚进行二氧化碳施肥,再利用发酵残渣在田间直接堆制生物有机肥料进行土壤改良,使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糖酸比和可溶性固形物显著增加。这项新技术就地取材,成本低廉,操作也十分简便。
“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生物发酵,除了作物增产增收外,其意义还在于消耗掉大量的稻草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减少了环境污染。”张硕表示。农技部门日前召开了现场会,向广大种植户大力推广这一技术。
宁波日报记者 孙吉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