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昨天,家住江东区江南春晓社区的洪华英和丈夫乌统旬一起来到银行,将5万元钱汇入贵州省黔西南州扶贫办的账户,委托他们用这些钱和先前汇入的5万元一起,为该州捧乍镇信严小学的孩子们配30台电脑。
洪华英老人是市第一医院的退休医生,昨天上午,记者来到74岁的洪华英老人的家,她正在做家务,家里陈设很简单。
据老人介绍,她给贵州孩子买电脑的事和丈夫乌统旬的一次远行有关。去年12月下旬,受远在美国的哥哥乌蔚庭的委托,78岁的乌统旬来到贵州省兴义市捧乍镇发猛小学,签下了捐资80万元修建该校的协议,完成了哥哥捐资建校的意愿,目前80万元已全部到位,学校已经开建,并改名为信严小学。
回到宁波后,乌统旬将自己在贵州的所见所闻写了一篇《黔西南行》向其他同胞手足汇报,各家支持乌蔚庭义举,又主动捐资合1.3万元,帮助该校充实学生课外读物。
两个月前的一天,洪华英突然对丈夫说,她想给该校学生建个电脑室,问丈夫大概需要多少钱?乌统旬也不知道行情,两位老人就来到电脑市场打探,得知30台电脑外加一台服务器,大概要10万元钱。4月底,家里正好有一张5万元存单到期,洪华英就把钱汇入了市扶贫办专项资金账户,昨天,又汇入了5万元。
“俗话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而我老伴是‘芝麻要捡,西瓜要送’。”乌统旬笑着说。
乌老先生告诉记者,所谓的“芝麻要捡”就是说,洪华英非常节俭:自从家里有了电视机,妻子就没有进过电影院;自从空调公交车与非空调公交车票价有别,妻子宁愿多等一班,也要上非空调车,为的就是省下那一元钱,直到近几年老人可以免费乘车了,她才乘坐空调公交车;儿女的衣服,她拿来修改一下自己穿;结婚时买的一台缝纫机已经47年了,她现在还在用……
“西瓜要送”说的是洪华英乐于助人。1990年时,她就开始资助一个女孩,长达8年,从中学到她大学毕业。后又资助一名四川籍、一名义乌籍贫困学生完成大学本科四年,去年又开始资助一名刚考入贵州民族学院的女生。
“爷爷,代我向奶奶问候一声,祝她节日快乐!”这是母亲节时,她资助的贵州学子华忠梅发给乌统旬的短信,洪华英看着短信笑道:叫奶奶了,还母亲节快乐呢,真是个孩子。
洪华英说,她原是西门外望春桥人,自幼失去父亲,由于家境贫寒到9岁还未上学,幸好当时有同乡人朱传芳先生回家乡创办小学,使她能免费上完小学和中学。后来她上助产学校时,两位初中老师孙光祖、汤宜君主动伸出了援助之手。“好心人的每一次资助都是我人生中的一大转折点,我也要帮助别人。”洪华英说。
宁波晚报记者 杨静雅 实习生 徐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