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出炉的《2009年宁波市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监测报告》提示,慢性病与伤害是危害宁波人生命的两大因素。
2009年宁波人均期望寿命为78.96岁,比上年增加2.6岁。其中男性76.68岁,女性81.49岁。市区的人均期望寿命高于农村近2岁。去年全市有35841人离世,排在前五位的致死疾病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损伤中毒、心脏病,致死人数占总死亡数的八成多。
慢性病是主要健康杀手
去年,慢性病夺走了2.9万名宁波人的生命,占总死亡人数的八成多。
癌症居慢性病死因的首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基本呈现随年龄增高而上升的趋势。曲线在30岁以后上升迅速,65岁后上升更快,大多数恶性肿瘤死亡率在85岁后有所下降。无论男女,肺癌、肝癌与胃癌死亡率都居前三位,致死人数占恶性肿瘤死亡数的六成半。令人扼腕的是:恶性肿瘤还是青壮年首位死因,致死人数占总死亡数四成多。
循环系统疾病居慢性病死因第二位。其中,因脑血管病死亡者多数死于脑中风,高血压患者脑血管破裂致死占较大比例;因心脏病死亡者多数死于冠心病,大多伴有高血压疾病。因心脏病死亡者有八成半是急性心肌梗塞、高血压性心脏病和基他冠心病致死。
慢性呼吸道疾病位居慢性病死因的第三位。绝大多数是因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致死。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类疾病居慢性病死因第四位,其中九成三的病人死于糖尿病,女性高于男性近三成,随着年龄增长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解读二
伤害,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去年全市损伤中毒死亡率略高于前年,其中意外伤害占八成七,自杀占一成。
前五位损伤中毒致死类型为机动车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自杀、溺水。其中,因机动车交通事故致死的占总死亡数近三成。
损害中毒致死从70岁开始几乎呈直线上升,原因主要是意外跌落、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后两者的死亡主要由某个疾病引起后遗症的效应所致。如:跌倒或车祸导致卧床1年以上引起的疾病死亡。
自杀死亡率基本呈随年龄增高而上升的趋势。自杀年龄最小的是14岁。从自杀方式看,以服毒、自缢、跳河和跳楼为主。
损伤中毒是幼儿和少儿的首位死因,致死人数占1-14岁死亡人数的近六成。去年淹死人数中1-14岁儿童占两成多,高于上年。因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的也较多,发生角色以行人居多。
解读三
人均期望寿命比上年增加2.6岁
人均期望寿命是反映一个地区健康水平的综合指标,其高低主要受社会经济条件和医疗水平等因素的制约。缘何我市人均期望寿命一年增加2.6岁?
报告的起草者之一、市慢性病防治所所长应焱燕说,期望寿命估算值的准确度与各年龄组人口数、死亡数密切相关。近几年宁波市推算的期望寿命与国内、省内其他地区如上海、北京、杭州等相比相对偏低。主要原因是计算期望寿命依据的各年龄组人口数是2000年宁波市人口普查的数据,已不能反映现在实际人口构成。
为更好地体现宁波人均期望寿命的真实情况,2009年人口数据采用年中实际人口构成,故期望寿命较前几年有了跳跃性升高。
解读四
男性比女性平均少活5岁
从生命长度来看,男性处于明显劣势。男性的期望寿命比女性少了将近5岁;男性的恶性肿瘤、交通事故和自杀等死亡率均高于女性。
在慢性疾病11个系统疾病中,肿瘤死亡率的性别差距最大,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2.03倍。除乳腺癌和宫颈癌外,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肛门癌、食管癌、白血病、膀胱癌、鼻咽癌这8种恶性肿瘤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其中,食道癌、膀胱癌和肝癌死亡率的性别差距最大,男性死亡率分别是女性的4.40倍、4.28倍和2.96倍。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循环系统疾病,男性死亡率也高于女性。
升学、就业、工作、疾病等造成的心理压力处处存在,男性的心理压力更大。据监测数据显示,15-64岁男性因精神障碍死亡人数是女性的1.5倍。这与自杀率密切相关。
解读五
不良生活习惯是
慢性疾病致病元凶
专家指出,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而长期酗酒、嗜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与不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人体病变,是导致各类慢性疾病特别是肿瘤的元凶。
去年恶性肿瘤居潜在寿命损失原因首位。如去除恶性肿瘤的影响,宁波市居民可多活4.51岁。损伤中毒居潜在寿命损失原因第二位。先天性疾病居第三。如果减少这些疾病的发生,将会延长居民的生存时间。另外,疾病还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我市一位全国百佳健康科普专家指出,在影响寿命的四大要素中,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占了五六成,而往往被大家看重的医疗、遗传和社会环境与气候只各占一成至一成半。他建议,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提高个人健康水平的途径——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市慢性病防治所所长应焱燕建议全社会特别是男性劳动力人群杜绝劝酒、酗酒等不良饮酒习惯。男性更需要放下坚强的伪装,接受心理干预,释放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