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厂堂街12号轶事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0-05-30 10:03:41

复刊之初,宁波报社址在厂堂街12号

  从1980年6月1日复刊,直到1988年初夏,《宁波日报》编辑部一直在厂堂街12号。

  这是一幢民国风格的三合院,门朝东开,一进门的厢房一隔为二,一间是门卫,另一间是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室,除了一名接待人员,里面最多只能坐下两名来访人员。对面就是群众工作组,办公室面积不会超过10平方米,里面最多的时候坐了4个人。朝南的正屋,东首是政法文教组,西首是农村组,中间大厅是资料室,不会超过20平方米。

  总编们的办公室在楼上。穿过10来米的走道就是楼梯,光线很暗,还没有踏上楼梯要先咳一声,免得与下楼的同志相撞。上了楼,先经过编辑组办公室,朝里张望,6张办公桌排成一个长方形,组长、编辑都坐在一起。再经过编委办公室,就是总编们的办公室了。总编辑坐在耳房中,大约四五平方米大。副总编辑们就挤在一起办公了。

  城市组记者们的办公室却不在这个院子之中,而是在市政府大院东北角,与院子隔着一道门。那儿有一排两间平屋,大间除了放着十几位记者坐的写字台,屋子中间还放了一张乒乓球台,供大家休息时活动。

  放球台的那个不到70平方米的平屋还有一项重要功能,那就是当报社会议室。每周三举行的采通编例会,叫作“飞行集会”,意思就是很简短,大家迅速集合,会议迅速结束。总编们通报重要事项,简单点评一个星期来报纸的得失,然后告知下一周的报道要点。在球台还没有添置的时候,大家都是站着开会的。

  一次“飞行集会”上,分管经营后勤的副总编何鲁说:“接下去一个月,要请大家当一下皮包公司经理。这个院子要修一下,只好委屈同志们暂时搬出去。”原来,几天前,政法文教组的天花板塌下了一大块,刚好砸在一位女编辑的头上。于是城市组、农村组、政法文教组暂借人民大会堂的小会堂办公,三个部门几十号人挤在一起,倒也其乐融融。当时交谊舞刚好兴起,编辑部趁租用人民大会堂一角之际,举行了交谊舞培训——新闻工作者,思想观念总是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当时编辑部的电话是市政府电话的分机,有的部室各自的电话,就是分机中的分机,有人打过电话没有搁平,另一部室的人就不能打了。冬天的时候,编辑部一个人发一只橡皮热水袋,而一到夏天,办公室一开电扇,近处桌上的稿件就满屋子乱飞。编辑们就找来笔筒、讲义夹一一压上。实在不行了,就向室内同事求援:“能不能关掉电风扇,就五分钟。”当然大家没有不答应的。

  报社编辑部在厂堂街12号,印刷厂却在呼童街。车间中,排字师傅左手持一只长方形的木盒,右手一只一只从铅字架上撮字。冬天的时候,排字车间里面生着炉子。如今在宽敞明亮的电脑照排室中工作的人可能会问,排字车间里为什么要生炉子?道理很简单:车间里冷了,油墨就化不开,也就刷不出大样。

  厂堂街12号的建筑早已无影无踪了,报社印刷厂也早已搬迁,但复刊初期那些艰苦奋斗的故事却留在了宁波日报老报人的记忆中,永远不会消逝!(谢善实)

【编辑: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