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绘就重大典型群英谱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0-05-30 10:03:41

邬兆定

章晓红

黄东华

嵇蓉珍、嵇琪母子

桑兰

陈帆红

任祖伊

杨国栋

叶中央

唐锡尔

徐亚芬

马家富

何利彩

杨凌娜

张祖安

胡贤林

李如成

张建昌

81890接线部

王延勤与孩子们

3561班的姑娘们

徐义胜

王国军

徐立科

毛文国

李益波

林萍与徐洁

金时荣

我们共同的感动与骄傲

  《宁波日报》复刊以来这30年,也是宁波这座港城英模辈出的30年。

  不同时期的英模,代表着理想与信念、道德与良知、奉献与创造,代表着平凡中的伟大、朴素中的美丽、瞬间中的永恒,他们共同引领了这座城市的精神向度,共同展现了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也为《宁波日报》重大典型的报道增添了绚丽多彩的亮色。

  为报道好这些先进典型,《宁波日报》总是浓墨重彩,不惜版面,让传播广泛深入;总是真实记录,用心刻画,让典型可信可亲;总是入情入理,深入挖掘,让读者入脑入心。在创新典型报道的理念、方法和形式上,《宁波日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拓展了重大典型报道的广度和深度,增强了报道的影响力和实效性,充分发挥了党报的优势。

  在绘就时代群英谱的同时,我们受到了精神洗礼,也收获了业务成果。这些年来,《宁波日报》的重大典型报道产生了不少精品佳作,仅自2006年以来,就有8篇作品荣获浙江重大典型报道新闻奖,其中4篇作品荣获浙江新闻奖一等奖。

  我们相信,今后,宁波还会涌现更多的先进典型,本报探索做大做强重大典型报道也永不会停步。

  团,“万里模式”引起了全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徐亚芬先后被评为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行业劳动模范。

  李如成是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20多年来,他勇立潮头,不断超越,使一个乡镇小厂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服装生产企业。他致富不忘群众,热心社会公益,至2003年,雅戈尔累计向社会捐赠8000多万元。李如成是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省优秀共产党员,并先后获得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国家功勋乡镇企业家、浙江省跨世纪十大杰出改革家等多项荣誉。

  新世纪初,《宁波日报》推出的另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创业服务先进典型是张建昌。1989年11月,张建昌成立了全省首家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社会化组织——长河镇农业服务公司。1992年,从德国学成归来的张建昌创办了慈溪蔬菜开发公司,带动周边几万农户种菜致富,使长河一跃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创汇蔬菜生产基地。2005年,他又投资建成宁波大桥生态农庄。自2000年6月起,《宁波日报》多次对张建昌的事迹进行报道。张建昌先后获得全国农业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81890”是宁波市海曙区着力构建的一个集政府、市场、社会互动于一体的服务平台,把千家万户的需求与成千上万的服务主体对接起来,为市民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生活服务。《宁波日报》密集记录了这个现已名扬全国的服务平台的发展轨迹。2001年8月18日,“81890”开通之初就向社会承诺:凡群众打来的求助电话件件有答复。“81890”的工作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兑现了这份承诺。2004年,“81890”求助服务中心荣膺全国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同时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王延勤、3561服务班、徐义胜、王国军

  人间真情铸就丰碑

  原海曙区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王延勤,想方设法为残疾人排忧解难,送去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体的关怀。2005年2月,王延勤因患胆囊癌去世后,数百名残疾人自发为他守灵。这一线索很快通过新闻热线传到报社。2005年2月23日,《海曙千名残疾人悲痛送别“理事长”》这条消息在《宁波晚报》见报。作为市委机关报的《宁波日报》认为,王延勤的事迹集中体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鲜明时代特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本质特征和核心理念,因此建议把他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典型人物推出,并得到了市委领导的批准。2月28日,《宁波日报》推出长篇通讯《真情铸就的丰碑》和评论《关键在于情系群众》。此后8天,《宁波日报》推出宣传王延勤事迹的7个主题专版和3个时评专版,并与中国宁波网进行了互动宣传,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宁波日报》王延勤典型报道获2005年浙江新闻奖一等奖。王延勤也被评为当年“浙江骄傲”最具影响力人物。

  2006年,在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中,《宁波日报》深度挖掘了“宁波汽车南站3561服务班”这个典型。“3561服务班”由16位年轻姑娘组成,服务班成立4年,收到旅客感谢信或感谢留言15000件(条),这在全国都是罕见的。她们做的事情其实很平凡,比如帮乘客提行李等,这么小的事情,为什么能带来1.5万个感动呢?当年9月20日起,《宁波日报》先后推出大通讯《万千感动在旅途》、评论员文章和7个主题专版,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等多个角度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这组报道引起社会轰动,市委书记巴音朝鲁也深受感动,他临时改变当天的行程,来到汽车南站实地考察。市长毛光烈在《宁波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号召向3561服务班学习。市委宣传部等5个部门联合发出向“3561服务班”学习的通知。“3561服务班”进入2006年“感动中国”新事候选。报道本身获2006年浙江新闻奖一等奖。

  2007年8月22日,《宁波日报》率先推出外来工徐义胜舍己救人事迹连续报道。徐义胜从火中舍命救出邻家两名儿童,自己却被深度烧伤的感人事迹,展示了新宁波人可敬可爱的形象,引导了新老市民相知相融,推进了社会和谐。面对一条见义勇为的突发社会新闻,《宁波日报》反应迅速,精心策划,使之演变为一场历时近一个月、发稿60多篇的大型系列报道。报道主题也从对一个人见义勇为事迹的褒扬,变为全面反映外来务工人员对宁波城市文明建设的贡献。徐义胜当选2007年“中国骄傲”人物。报道荣获当年浙江新闻奖一等奖。

  宁波王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国军,十多年前患上骨癌,在宁波知青李信国照料下得以康复。李信国去世后,2008年2月,王国军到黑龙江找到李信国的家人,并决定每年出资20万元在李信国曾经工作过的煤矿设立“李信国教育基金”,资助贫困学子。这一年,《宁波日报》两次掀起王国军知恩图报感人事迹报道高潮。王国军事迹得到了中央领导的批示,中宣部根据批示又组织12家中央媒体对王国军事迹进行集中宣传,形成了王国军事迹宣传强势。王国军被评为“浙江骄傲”最具影响力人物、宁波市文明之星。报道获2008年浙江新闻奖一等奖。

  徐立科、毛文国、李益波、林萍、金时荣

  打造《宁波日报》2009重大典型报道年

  2009年,在市委、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宁波日报》重大人物典型宣传报道收获颇丰,可用“多”、“快”、“大”、“深”四个字来概括。

  多 这一年推出的重大典型主要有:山乡红烛写春秋的余姚优秀校长徐立科,在抗击“莫拉克”台风中为转移村民而因公殉职的奉化市溪口镇石门村村委会主任毛文国,1500名群众含泪送别的奉化市好交警李益波,无偿捐肝救助同村女孩的林萍,毕生育人的好园丁金时荣。

  快 上述五位人物典型中,有三位是《宁波日报》率先发现、率先刊发的。《宁波日报》社会新闻部记者在余姚老区采访时,听说当地一位初级中学校长徐立科英年早逝,有上千群众自发前去送别。经过深入采访,及时推出了《梁弄上千群众送别好校长“阿科”》、《山乡红烛写春秋》等报道,展现了一位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关爱同事的好老师、好校长的形象,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毛文国殉职的第二天一早,在奉化报道抗击“莫拉克”台风的《宁波日报》记者马上赶到溪口镇石门村采访,不仅采访到这位为了村民紧急转移不顾自身安危并以身殉职的抗台英雄的事迹,还进一步了解到毛文国平时就是一位一心为村民谋福利的好干部。第二天,《宁波日报》推出《山洪无情葬英魂》一稿。此后,《宁波日报》继续刊发了《一片丹心在人间》、《魂归大山》等多篇大通讯,从多个角度反映毛文国的崇高精神。《宁波日报》对金时荣先进事迹的发掘、报道,也是领先一步。

  大 即报道规模大、社会反响大。这五组典型报道都是在首篇报道推出后,继续组织跟踪采访,不断把报道推向高潮。毛文国的报道先后发稿36篇,徐立科的报道发稿33篇,李益波的报道发稿15篇,林萍的报道发稿46篇,金时荣的报道发稿20篇。报道大规模地连续刊发,不但让典型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也使报道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市委领导对这些先进人物典型报道都作了批示,并向全市干部群众发出向先进人物典型学习的号召。毛文国、徐立科入选2009年“浙江骄傲”候选提名,林萍被评为当年“浙江骄傲”最具影响力人物。省公安厅追记李益波一等功。林萍、徐立科还入选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毛文国的事迹作出批示,国务委员刘延东对徐立科的先进事迹作出批示,这两位先进典型还被列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先进典型。当年年底,新华社等有影响的媒体对金时荣的先进事迹也作了详尽报道,使这位先进典型的影响力波及全国。

  深 《宁波日报》这五组典型报道都做得有一定深度,展现了时代精神,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引领社会道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如对镇海区退休老师金时荣的报道,不是一般性介绍他老有所为、关爱下一代的事迹,而是站在时代高度,深入挖掘金时荣以心育人、以身育人、毕生育人的崇高精神,这对于新时期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在《宁波晚报》已作过林萍事迹报道的基础上,《宁波日报》在深度挖掘上下了很大功夫。把自己一半肝脏无偿捐给非亲非故的人,这是常人做不到的义举。林萍为什么要这样做?她是如何做到的?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主打通讯《跨越血缘的人间大爱》围绕读者普遍关心的这三个问题,令人信服、感人至深地作出了回答,让广大读者感到林萍的事迹及其精神可信、可敬、可学。《宁波日报》还刊登5篇理论文章,深刻地剖析了这一重大典型所蕴涵的时代精神和社会意义。(袁志坚 王 芳/撰文)

  记者感言

  做大做强典型报道

  唐慧卿

  八天时间内,十余个专版,上百篇报道!2005年初春,《宁波日报》对王延勤事迹的宣传,可谓历史罕见。这组获得当年度浙江新闻奖一等奖的作品,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媒体创新与融合的成果,开创了《宁波日报》重大典型报道的新篇章。

  回顾参与这组报道的历程,我深感成功的关键在于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契合了社会的精神需求。王延勤的事迹为什么会感动成百上千的残疾人?他的精神的时代意义在哪里?这是写作前,《宁波日报》编委会组织的策划小组反复探讨的问题。最终,在写作前的策划会上,大家达成了共识:当前一些党员干部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对群众缺乏感情,群众对党员干部最大的意见就在于此。新时期要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关键在于情系群众,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相连的深厚感情。在以后的写作中,创作团队牢牢把握这个主题,深入采访,连续奋战,精心写作,生动展现了王延勤真诚、无私、忘我地为弱势群众排忧解难的感人形象。

  正是密切关注和深入分析了社会生活的细微变化,了解群众的心态和情绪,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主流和特征,王延勤的报道才能始终抓住社会中绷得最紧的那些弦,引起社会关注,群众共鸣。

  王延勤的报道形式力求多样化,既有主题通讯又有言论,既有消息又有图片,既有事迹专版又有时评专版,增强了典型报道的可读性和思想性。更重要的是,从那时候开始,《宁波日报》尝试媒体的整合传播,与中国宁波网实行了报网互动,报纸在专版上配上了“照片故事”、“哀悼者回忆”、“我看王延勤”等互动小专栏,中国宁波网也推出了留言板,在王延勤报道中共有10万多人次参与讨论,网上帖子达9万多条。与新媒体的融合,使党报的典型报道吸引了更多的关注,增强了报道的社会影响,优化了报道的传播效果。

【编辑: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