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花钱买批评:群众办报的好传统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0-05-30 10:03:41

  三十年,伴随着《宁波日报》一路成长的,有广大读者鼓励的目光,更有善意的批评和“挑刺”。

  报纸办得好不好,要让群众“说长道短”。1980年底,日报仅仅复刊半年后,第一份《读者评报》内部刊物就出炉了。

  宁波日报社原群众工作部主任沈重远说,最初的评报员有20余名,来自社会各个层面,有企业职工、机关干部这样的普通读者,也有新闻院校的教授以及宁波新闻界的前辈、同行等。《读者评报》现在每周出一期,每期编发10多篇,既有表扬鼓励稿,更用批评建议稿,“广开言路,不拘一格”,稿件一旦刊用,参照新闻稿发稿费。到目前为止,《读者评报》整整办了30年,从未间断。

  邢伯庄是市发改委的一名退休干部,担任《宁波日报》评报员近20年。老邢说,《评报》密切了与读者的联系,记者最怕自己发表的重大稿件没有反响,好话、坏话都要说,对办好报纸也有好处。他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有关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报道不少,但有点乱,提法不一。他就写了一篇规范股份制改革报道的评报,没想到过了几天,就接到当时日报总编的电话,夸老邢“写得好”,把这篇评报发给有关编辑、记者作参考。老邢说,后来报上关于股份制改革的报道有了明显进步,“评报让我更用心读《宁波日报》。评报,要评得对,评得有道理,也督促自己多学习。”

  2003年,从《读者评报》中又分列出《摘疵》,专门针对见报的文字差错,规范遣词造句。如今,宁波日报社聘请的评报员、“挑刺”员队伍发展到了四五十人,每一期刊印的《读者评报》和《摘疵》,已成为编辑、记者必读的业务手册。

  余姚国土局干部徐燮彪是名评报员,也是名认真的“挑刺”人,他挑的错字、病句,常常还“引经据典”。按照日报社的规定,见报差错,相关的编辑、记者都要扣奖金。老徐说,有一次他指出某名编辑的稿子有错误,过了不久,他投了篇稿件,正好由这名编辑处理,原以为这篇稿件会“凶多吉少”,没想到居然发了,让老徐颇为感慨。

  除了主动聘请评报员、“挑刺”人,最近几年,宁波日报还通过87000000新闻热线,接受广大读者的监督,一旦发现报道确有差错,及时处理,该更正就更正,该致歉就致歉。

  沈重远从事《读者评报》、《摘疵》编辑工作已17年了,是报纸主动“买批评”的见证者。他说,评报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已经成为报纸的挚友。《宁波日报》30年花钱买批评,让报纸时时对读者需求有动态了解,接受读者的监督,让采编人员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差距和不足,感受读者的殷切希望。

【编辑: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