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洞内有房数间,客厅、卧室、厨房,一应俱全!在房间的另一角,可见一座小灶台和案板。灶台早已被废弃,但不难想像曾经的袅袅炊烟,还有灶台上的山珍野味。灶旁有一石碑,可能是近人所置,上书“湛寂恒常”四字,还有“重建佛印洞目青山僧立”,由此可见,此洞又叫佛印洞。不知此洞渊源,也不知重建于何时,更不知先民在此生息了多少年。
■网友跟帖
网友“乱世魔王”:看样子是30年以内的。呵呵,不过挺好玩的,要是在那里露营的话就更好玩了。
网友“开心於”:这个发现有价值,但感觉不古,好像是没钱人住的。
■记者采访
发帖人姓刘,是一名驴行爱好者。6月6日,他和乡村风情100多名驴友一起参加了这次驴行活动。
刘先生告诉记者,“山顶洞人”遗址位于溪口镇联胜村岭下自然村北面的山顶上,很隐蔽。他之所以把那里称为“山顶洞人”遗址,是因为洞在山顶,且有人居住过。
记者拿着刘先生提供的照片和资料,找到了文保名人杨古城先生。他根据照片上的石碑字体、落款和灶台的砖土分析认为,“石碑字体为双钩体,从中可以判断为清朝末期和民国初年最常运用的字体,而碑文落款‘重建佛印洞目青山僧立’,很可能这个地方是一位僧人圆寂之后的墓葬,后来可能有山民或者隐居者在此搭建灶台。虽然房间众多,但从没有木质家具来看,应该是暂居之地,很可能是猎人在山上打猎时的休憩之所。而从灶台的搭建和土质来看,应该在清朝末期或民国初年搭建。”杨古城先生说,虽然洞内物件属清朝末期或民国初年的,但佛印洞的具体建洞年月还有待考证。
东南商报记者 孙 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