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乐涵的传说”、“水浒名拳”、“楼茂记香干制作技艺”、“董氏儿科”……昨日是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我市公布了第三批宁波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宁波谜语”等55项民俗民间艺术、技艺项目列为第三批宁波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新入选项目39项、扩展项目16项。记者选取其中几个,和大家一起重温大家熟悉的、或陌生的宁波老底子“宝贝”。
镇海有个“徐文长”
项目名称:乐涵的传说
传承基地:北仑区小港街道文化站
传承人:陈性立
在浙东甬江口南岸的小港,清代时期出了个生性耿直、仗义执言、乐于为民伸冤的文人,他就是当时颇具声望的讼师乐涵先生。乐涵,字睛岚,号海门,清嘉庆人,籍贯小港。乐涵嘉庆三年中举,曾任景宁县学教谕,是镇海有名讼师,有“镇海徐文长”之称。小港百姓尊称乐涵为乐贤先生,他像阿凡提和徐文长一样,为老百姓出主意、伸冤屈、打抱不平的故事广为流传,虽然这些故事经百姓口耳相传,渗入了一定的艺术加工成分,但我们仍可清淅地窥见乐涵先生的精神与风貌。
宁波竟有“水浒名拳”
项目名称:水浒名拳
传承基地:北仑区梅山乡文化站
传承人:傅信阳
按照人们的一般理解,“水浒名拳”应该跟水泊梁山的好汉有关,而水浒故事的发源地在山东省西南部梁山县境内,怎么与北仑的梅山有了瓜葛呢?原来,按照有迹可寻的线索大致推算起来,梅山武术始于18世纪末,第一代武师是沈天重。相传,沈天重原是梅山里岙沈家的烧饭师傅,他对来沈家教习武术的拳师有救命之恩,于是拳师尽心授拳于他。据说,那个拳师可能是梁山好汉的后人,因而拳法套路内蕴“水浒名拳”的风范。沈天重幸得真传,后代尊称他为天重太公。从这个渊源算起来,傅信阳是“水浒名拳”的第六代传人了。在“里岙拳头”里所体现的36记(宋江拷)、边城、闹天堂、乌风棍和小人十八等这些动作中,似乎能让人清晰体会到水浒英雄那种独有的“精气神”。
失传古乐重现于世
项目名称:承古轩古乐
传承基地:慈溪市观海卫镇文化站
传承人:韩新高 施初全
慈溪三北的十番调和车子灯专用曲具有几百年历史,由笙、箫、管、笛和鼋、胡、弦、琴“四竹四弦”组成合奏,但古乐解放前便在三北大地上消失了。为不让古曲断弦绝种,观海卫镇几位热心老人组成“承古轩”乐队,经过挖掘整理,把老谱译成简谱,10年来坚持每周排练合奏,目前已能演奏《渔家傲》、《下山虎》等40多首古乐。(东南商报记者 李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