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专家讲解端午传统习俗 老宁波最爱端午粽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0-06-13 07:23:31

郑女士做的“驼背郎”香袋真的很可爱。

  ■《端午节,让我们过得活色生香》后续

  今年58岁的史先生有个习惯:每年端午前夕,总要跑到菜场去买碱水粽。他说,吃了那么多粽子,还是传统的宁波粽子最好吃。

  吃碱水粽、挂香袋是史先生对自己年少时过端午节的仅有记忆,“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很少有人会注重这些传统文化习俗,而这些习俗也渐渐被人们淡忘。”那么,以前人们是怎么过端午节的?在宁波,又有哪些正在被遗忘的端午习俗呢? 

  讲述:用粽子串起浓浓亲情

  “又到端午节,铺天盖地都是粽子的广告,我总觉得端午节不应该是这个味,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网友“深山含笑”向记者讲述了他年少时是怎样过端午节。

  “我老家在农村。每到端午节那天中午12点,全家人都会上山采草药。那天也是药王孙思邈散药的日子,村里的老人说‘见草都是药’。采回来的草药晒干后,到夏天可以用来泡茶喝,被叫做‘午时茶’。夏天到田里干活,就用陶罐拎着一大壶茶,解暑。”

  “在我儿时的印象中,端午和春节一样重要。每年端午的前几天,村里家家户户都忙了起来,要包好几百只粽子,就像春节前要花几天功夫置办年货一样。这么多的粽子可不仅仅是用来自家吃的,更多是用来送给亲戚,密切亲情。每到端午的前后几天,长辈都要拎两串碱水粽送给晚辈,今天给这家送几串,明天给那家送几串。农民一年忙到头,平时也没空走亲戚,大家约定俗成在一年中走两次亲戚。一次过年,一次就是端午了。”

  “那时粽子的做法也和现在不一样——老人把新鲜的木头烧成灰,制成草木碱来做粽子,有杀菌效果,粽子放一两个月都不会变质。”

  “送粽子是儿时我们最喜欢的事。端午前后刚好是野生杨梅成熟的季节,我们总会利用送粽子的机会聚在一起,漫山遍野找杨梅。”

  “现在自己当家了,再也没有包过粽子。在商业时代一切都有人给你做了,你只剩下一件事——掏腰包。”

  习俗:原来端午可以过得那么精彩

  除了做香袋、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等众所周知的端午习俗,还有哪些具有特色的习俗正在被我们渐渐遗忘呢?对传统习俗颇有研究的李启鑫(镇海旅游局副局长)向记者介绍了几种平时比较罕见的过节习俗:

  “描端午老虎”是宁波人过端午时一个非常重要的习俗。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的民谚,人们想借助老虎“百兽之王”的威严来镇住蛇、蜈蚣、蜥蜴、蜘蛛、蝎子等“五毒”。小孩子将黑色版画“端午老虎”纸填上各种颜色,就是“描端午老虎”,描好后贴在门或墙上,据说可辟邪。

  带“吭吭鹅”回娘家算是端午最好玩的民俗了。这一天,女儿和女婿要回娘家,因此民间还流传着“女儿节”的说法。女婿要备名为“端午担”的礼物送到岳父母家,少的四样,多的八样,其中鱼要成双,鹅头颈要涂成红颜色,路上鹅叫得越响越好,取其“越叫越发”的含义,所以也被称为“吭吭鹅”。

  宁波民间在端午节还有吃 “五黄六白”的习俗。黄瓜、蛋黄、黄鱼、黄鳝、黄蛤称“五黄”;豆腐、茭白、小白菜、白条鱼、白斩鸡、白切猪肉叫“六白”。

  端午节这天,大人还会给小孩的手臂系上五色手绳,叫“健绳”,待以后弃绳时,要粘上糯米饭,抛到屋顶上让飞鸟叼走,这样孩子就可以无病无痛、长命百岁了。

  旧时宁波还有端午节吃“蜒蚰螺”(蜗牛)的习俗。据说在端午日午时捉到的癞蛤蟆、蜗牛、蜈蚣均可入药,因此端午节又被称为“药送节”。一般是将蛋钻个小孔,把蜗牛肉塞进蛋内,封口后清炖,吃后可清凉解毒。 东南商报记者 石承承 孙肖 记者 石承承 孙肖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