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以针作画 巧夺天工 余姚巧手男刺绣名声远扬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0-06-20 09:32:08

唐高祥端坐在绣架前飞针走线。

  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28)

  传承人

  巧手男儿刺绣名声远扬

  今年的余姚农博会上,很惊讶地发现余姚刺绣的铺位上,竟坐着一名中年男子,哪怕周遭的氛围如何热闹喧腾,他都保持着平静无波的表情,端坐在绣架前,飞针走线。那份细致、那份端秀,竟不亚于古时大家闺秀。他就是余姚凤山街道的唐高祥。从小他在母亲的影响下学习刺绣,由于他性格喜静,学得特别快,等到20多岁时,他绣出来的花鸟动物,栩栩如生,令人生羡。于是,附近的姑娘出嫁前,都跑来央求他绣一对枕套什么的作为嫁妆,他的名气也就一点点传了开去。

  后来,他下了岗,就一直以刺绣为生。徐悲鸿的奔马图,以及招财进宝图是最受欢迎的。由于刺绣工程浩大,一幅画要花上好几个月,一年才能绣出几幅,供不应求。

  相对于唐高祥的绣品欣赏价值高,来自小曹娥镇的赵老太的一些绣品就充满了生活气息。70多岁的赵老太务农出生,刺绣功夫也没有人教,完全是自学成才。盘扣、制鞋、裁剪,样样都拿手,荷包上的绣花更是生动活泼,充满趣味。站在她一边的小孙女告诉记者:“现在奶奶眼睛不好,不怎么绣东西了,而我也只能在一旁边学习边琢磨,但跟老一辈的人比起来,就是少了几分耐心,所以也没把奶奶的那套手艺全学到手!”

  心静如水才能绣出佳作

  余姚民间刺绣具体工艺流程大致可以分七八个步骤,首先当然是得选题材。看到好的图案,先把它描绘出来,再根据自己的眼光和灵感,进行修改和增减。然后把修改后的图案印描到所绣的布上,布要平整地放在桌上,四周用夹子夹住,防止移动走样。描时要特别细心,不要把其他痕迹沾在布上。接着是绷布。

  最关键的一道工艺就是绣线的颜色搭配。绣线有丝线、丝光线、金线、银线、普通棉纱线五种,而每种线又要分多种颜色,每种颜色从深到浅又有三四十种,要千方百计去配齐。有些刺绣名家家中有近400种颜色的丝线,有时候仍然不够用。

  搭配完绣线后,就是正式刺绣了。刺绣时,全凭基本功,一要平时多练习,做到手势熟练;二要平时多观察,对实物特征烂熟于心;三要平时多借鉴别人的优秀作品,细心揣摩,这样,绣出来的东西才会逼真。

  绣好后,从绷上取下,再重新检查一遍,如线脚有否宽松等。最后把作品拿到裱画店裱好上框,至此才算完成。一幅作品绣上好几个月是很平常的事情,可见刺绣工艺之繁杂,若不能心静如水,恐怕很难完成一幅上佳的作品。

  余姚刺绣胜在精细巧色

  余姚旧属绍兴府,余姚刺绣属越绣的一部分。越绣风格是苏绣与京绣的结合,流传于绍兴、上虞、诸暨、嵊州、余姚一带。这里气候温和,蚕桑发达,盛产丝绸,自古以来就是蚕桑之乡。良好的地理环境,为越绣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据史料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的越国,已将刺绣用于服饰。到了明代,画绣的诞生极大地推动了刺绣业的发展。它受中国画的影响,题材以花鸟为主,构图秀丽。刺绣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有“以针作画”、“巧夺天工”之称。自此,刺绣艺术在针法、色彩图案诸方面已形成独特风格,在艺苑中吐芳挺秀。

  余姚刺绣以精细巧色见长,不仅针法多样、绣工精细、配色秀雅,而且图案花纹含有喜庆、长寿、吉祥之意,在民间广为流传。前年,余姚刺绣已被列入第二批宁波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余姚民间刺绣常用于生活装饰品,在小孩衣服,闺房中的枕套、枕巾,妇女绣花鞋、肚兜等上面作装饰。有些刺绣有一定的寓意,姑娘出嫁的嫁妆绣品中的花生、枣子、蝙蝠、鱼等表意为“早生贵子”“福”。而绣在戏袍、衣料、寿屏、桌围、团扇等之上的图案,多是云、龙、凤凰、麒麟、狮子等。用作欣赏品的刺绣,常以寓意吉祥、长寿、华贵、丰盛的内容或以神话传说为题材,如“并蒂莲”、“喜相逢”、“百子图”、“金玉满堂”、“五蝠捧寿”、“龙凤呈祥”、“百鸟朝凤”等,为使图案严谨丰满,采用金线垫绣的手法垫凸之后再施以刺绣,使绣品表面呈立体感,具有金碧辉煌的浮雕效果。

【编辑:吕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