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不少司机养成斑马线前礼让行人习惯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0-06-21 13:36:27

时下,不少司机养成了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习惯。记者 张柯摄于和义路

  本期嘉宾

  赵永清 宁波市律师协会

  张沂南 公关礼仪专家、宁波大学文学院退休教师

  徐卫民 市人大代表

  陆明光 宁波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项 杰 宁波市公交总公司

  腾耀聪 海曙交警大队

  杨义兵 江东交警大队

  余锂洪 江北交警大队

  顾旭瑶 江北区北岸琴森社区居委会

  袁荷香 海曙区中山社区居民

  中国宁波网讯 去年8月份发生在北岸琴森社区的一件事迄今令顾旭瑶记忆犹深:辖区一宾馆将装修垃圾倒在居民区墙外未及时清理,被居民拍照并挂到互联社区的曝光台公开亮相。居委会知情后,打电话给宾馆负责人,对方表示马上把垃圾清除掉,并再三要求社区工作人员将整改后的照片再发到论坛上。“在社区曝光台的监督下,社区的不文明现象少了许多,物业服务水平也是不断提升。”顾女士说。

  不文明行为何以层出不穷?在普遍缺乏公共意识的现实情况下,如何有效规范不文明行为?是仅靠个人内心的自律,还是需要来自于外界的制度约束?如果采用刚性约束,会否导致“以罚代管”的现象滋生?近日,晚报民情直通车“驶进”海曙区中山社区,邀请各界人士围绕上述话题展开了讨论。

  处罚不仅仅是为了出行安全

  市民张鑫发:前几天我路过中山路一个红绿灯路口,看到交警在和一名走路闯红灯的妇女理论,看样子是交警要处罚她,但妇女就是不肯交罚款,还有几个人围观。这样做效果到底怎样?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杨义兵:确实,自从交警部门公布行人闯红灯、不走斑马线罚款20元这一处罚标准以来,我们在执法过程中也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总的来说执行起来不容易,特别是妇女、老年人等,不是和你纠缠不休,就是说自己口袋里没钱,所以对行人的交通违法行为处罚较少。对于机动车行经斑马线不按规定文明礼让的一律罚款,为此,江东交警扛起摄像机,在一些路口抓拍机动车过斑马线不减速、不避让行人的证据。

  陆明光:行人闯红灯、乱穿马路,可以说是个难以治愈的城市“痼疾”。据我们初步统计,6月1日至中旬,已有320多名行人因闯红灯受到处罚,另外从4月1日至6月中旬,有1300多辆机动车因在斑马线未按规定让行人被处罚。我认为,处罚只是手段,目的是起到震慑作用,不仅给一些太过分的行人和司机做做“规矩”,更重要的是通过处罚来教育一大片,让更多的机动车和行人引以为戒,这样城市的出行才会变得文明起来。

  余锂洪:为什么宁波整治酒后驾车效果这么明显?就是因为处罚措施严厉!出行文明是文明生活方式的最直接反映,可是由于长期的陋习积累,人们总是忽视这些生活中的文明,因此,运用法律来规范交通行为,既是对交通规则的尊重,也是对个体生命的保护,更是对社会文明的守护。

  公交让行做得较好说明了啥?

  腾耀聪:在斑马线前“车让人”方面,公交车普遍比较自觉,但私家车特别是出租车做得不好。有公交司机反映,由于公交车庞大的身躯挡住了行人和其他车辆的视线,如果其他车辆过斑马线不礼让,就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另外,也有司机提出,车让人,人也要学会让车,比方在药行街,人车矛盾比较突出。

  项杰:从3月份开始,公交总公司在途经城市核心区70条公交线路的1100辆公交车上推出“5321”操作规程,实行斑马线前主动停车让行。

  为了落实到位,公司制定了奖罚机制,与驾驶员收入挂钩,总公司与市交警支队建立联合检查平台,派人到指挥中心查看公交不让行的照片记录,奖罚分明。当然,“车让人”难免会耽误一些时间,参与“文明礼让斑马线”活动以来,平均每辆公交车的单程行驶时间延长了6分钟。我们也在想办法,如通过调整主要线路的公交运力和班次,尽量做到不晚点。

  张沂南:公交让行做得较好说明了啥?说明贵在制度。当然,“车让人”不仅是驾驶员的事,也是行人的事。行人首先要做到自己不违章,不乱穿马路,不闯红灯。不能因为提倡“车让人”,就心安理得地违章。一些车辆快速行驶,可能的确有急事,行人也要理解,适当地给予礼让。另外,当遇到车辆礼让行人时,行人可给予手势,表示感谢,这样会更好地促进“车让人”的推行。

  刚性约束关键要执行到位

  张沂南: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如果一种行为的成本足够高,人们就会三思而行。所以我以为,在目前许多人的自觉性还不高、良好习惯还没有形成的情况下,理应加大不文明行为的成本,既教且罚,才能让那些不文明行为者刻骨铭心。欧美国家的人也不见得天生素质就有多高,关键还是他们有一套成熟的制度环境在约束个人行为。当然,陋习的改变有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它一方面有赖于个人内心的自律,另一方面来自于外界的约束,这就需要管理部门以合理的制度设定,监督市民形成规则意识,以法律推进文明进程。当然,最重要的是,执法部门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赵永清:规范市民某些不文明行为,仅靠教育疏导的力量还远远不够,必须“德法”并举。在香港,随地吐痰最高可能被罚5000港币;在新加坡,同样的行为不仅要处高额罚款,情节严重者甚至可能被判入监。上海市人大代表建议出台的《上海市民行为规范暂行条例》,对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将用法律手段约束,我认为有利于规范和约束市民的某些不文明行为,从而形成自觉的习惯。这一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徐卫民:要说涉及到文明道德的地方法规,宁波这几年应该出了好几部了,关于文明养狗的有《宁波市限制养犬规定》,关于禁止乱扔垃圾和严禁在公共场合吸烟的有《宁波市爱国卫生管理条例》和《宁波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但为什么不文明现象还是层出不穷?我认为,从文明的养成需要法律的约束这一角度来说,关键是我们现有的法律法规是否执行到位?

  社区的事,社区来管

  顾旭瑶:在消除社区不文明行为方面,我们想了不少办法,2006年2月份,我们社区在互联社区上开辟了“网上曝光台”,发动居民将社区的不文明行为拍下来,公布在曝光台上,督促不文明行为人来改正。我们从没有直接点名道姓,而是通过委婉提示,让他们主动改掉坏习惯。其实,曝光台就是一个论坛加一个邮箱。谁要是看到小区里有不卫生、不文明现象,都可以来说说,社区90%的居民家里都上网。运行至今,人气很旺,效果也很明显。社区有许多退休党员与热心居民志愿担任文明宣传员和社区巡查员,他们在社区巡查中很细心。发现一小袋垃圾落在垃圾箱外了,发现一个桃子核丢在草坪里了,他们都会及时清理掉。不过,他们也把这些现象拍照记录,让居委会上网曝光,目的是提醒留下这些垃圾的居民今后多加注意。

  袁荷香:我住的尚书街,是典型的“七十二家房客”,无卫生设施、无物业管理,老墙门有“四多”:乱堆放多、乱便溺多、小偷出没多、邻里磨擦多。2002年,我和社区11名热心公益事业的居民成立了“文明道德监督队”,每天在社区的角角落落转来转去,既管环境卫生,也管邻里关系,还管治安,所以老百姓都叫我“闲账婆”。每个月我们定期召开碰头会,互通信息、分析情况、寻找解决办法。到现在为止,我们协调了许许多多邻里纠纷,化解了不计其数的事故隐患,随时随地劝阻着有悖文明的不良习惯,还抓住多名专偷电动车、自行车的惯犯。

  徐卫民:在这方面,我觉得还应该学学嘉兴的做法,嘉兴南湖区在各街道社区成立了由社区居民和社区干部共同组成的“社会公德监督评议小组”,具体监督制止居民的不良行为,对乱扔垃圾、乱吐痰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处罚,并形成了长效机制,有效减少了街头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使很多市民告别了陋习。

  宁波晚报记者 蔡铁锋 实习生 陈胜男

  文明礼仪小常识

  1.影剧院:观众应尽早入座。如果自己的座位在中间,应当有礼貌地向已就座者示意,请其让自己通过。演出结束后观众应有秩序地离开。

  2.图书馆、阅览室:要注意整洁,遵守规则。不能穿汗衫和拖鞋入内。就座时,不要为别人预占位置。走动时脚步要轻,不要高声谈话,不要吃有声或带有果壳的食物。

  3.乘火车轮船:在候车室、候船室里,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喊叫。上车、登船时要依次排队,不要乱挤乱撞。在车厢、轮船里,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丢纸屑果皮,也不要让小孩随地大小便。

  4.乘公共汽车:车到站时应依次排队,上车后不要抢占座位,更不要把物品放到座位上替别人占座。遇到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的乘客应主动让座。

  5.就餐:餐桌上尽量不吸烟;让菜不夹菜,你可以介绍,但别给他夹;祝酒不劝酒;不在餐桌上整理服饰或补妆;注意吃相。

  6.涉外礼仪:举止要落落大方、端庄稳重,表情要自然诚恳、和蔼可亲,不能不拘小节。在别人与他人个别交谈时,不要凑前旁听。若有事需与某人说话,应待别人说完。交谈中若有急事而要离开时,应向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不要打听对方的年龄、履历、婚姻、薪金、衣饰价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情况。

【编辑:范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