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镇海七旬老太为世博画《清明上河图》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0-06-22 08:43:39
 
  刘美娟老太太在展示她临摹的《清明上河图》。(罗涟浩 张 寒 摄)
 

  中国宁波网讯 近7米的长卷上,上千个人物、200多头牲畜、20多艘木船、30多栋房屋栩栩如生……这就是74岁的刘美娟临摹的《清明上河图》。如今,到镇海招宝山街道后大街世博体验示范点参观的游客,都会到老太家欣赏这幅画。他们可能不知道,刘老太目不识丁,66岁才正式学画,至今已创作、临摹了上百幅画作。

  走进老人的家,就像走进了一个“美术馆”。客厅两壁的人物、花鸟、虫鱼等中国画渐次排开。“大都是工笔画,很费功夫,上面的字都是别人替我题的。”老太太说。

  刘美娟小时候家贫,从未上过学,十来岁就给人家当小保姆。成家后,一边做农活,一边干点缝纫活贴补家用,含辛茹苦拉扯大一双儿女。20年前,丈夫去世后,又帮着儿女照看孙子和外孙女,从未想过会成为远近闻名的“土画家”。

  那是在2000年,老人牙疼得厉害,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一天,她为了转移注意力,顺手拿起桌上的铅笔和蜡笔临摹起被单上的图案来。时间过得很快,当她临摹完后,发现牙疼减轻了很多。从此,她就经常用这个方法来缓解失眠,临摹的对象从挂历到连环画,从书本插图到画册。2002年,她的子女发现老人的“天赋”,极力鼓励她去老年大学“进修”。

  2008年,她偶然看到一幅印刷的《清明上河图》,被深深地震撼了。当时恰好得知后大街社区要打造世博体验示范点,于是决定临摹这幅巨作,为世博会添彩。

  此后,老人足不出户,除了料理家务,几乎把所有时间花在临摹上。7个月后,一幅《清明上河图》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然而,当大家对这幅画赞不绝口时,老太却做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这幅画还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她要重新绘一幅!于是,又是三个多月,她拿出了第二幅《清明上河图》。“整个长卷是由五幅一米多长的局部画拼接起来的,中间眼一花手一抖,一幅画就得重新来过。”老人说,她后来算了一下,为了这两幅画,用坏了36支画笔,用掉的宣纸已数不清了。

  如今,因为眼神不好,刘老太作画的时间少了很多。于是,她又开始创作各种香袋和编织工艺品。从十二生肖到民间故事,每天有新花样。刘老太也从不吝啬,要么送给左邻右舍,要么请社区干部卖掉后资助残疾人。

   宁波日报记者 罗涟浩 张 寒 陈建彪

【编辑:范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