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三江视点
车间经理张奇尧的成功闪耀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品质
稿源: 中国宁波网  | 2010-06-28 10:41:57
宁波网
点击播放按钮观看视频

图为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制造二部经理兼十二车间主任张奇尧。 记者 陈锦源 摄
  中国宁波网6月25日讯(记者陈锦源 富茵琪)“样板车间成立之初相当艰难。当时每天产量2000节,目前每天产量超过20万节。”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制造二部经理兼十二车间主任张奇尧欣慰地介绍着车间的效益。

  仅两年时间,该车间的电池产量翻了一百倍,在质量上,生产1万只电池不到1.5只电池损耗,这样骄人的成绩与年轻的共产党员 -----  张奇尧欣密切相关。“员工利益无小事”、“不断超越自我”这两个口头禅便是张奇尧做人做事的成功“法宝”。

  掌管着整个样板车间的张奇尧,1999年入党,2000年7月进入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从事研发碱性电池生产工作,曾先后在2002年、2006年到日本进修工艺技术和生产管理,屡获国家多项专利,2009年带领十二车间成员获得浙江省模范集体。

  不断超越自我 两年间成就车间辉煌业绩

  十二车间在2008年11月成立,运营时遇到了不少麻烦。两条电池生产流水线的员工是从各个车间调配的,因为每个车间的员工素质不一样,员工间的配合较困难。此外,车间所用的设备是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自己研发,投入试运行之初,设备安装调试,显露出许多问题。一段时间之后,设备和人员管理才步入轨道。

  但面对这些困难,张奇尧并不气馁,他通过各种办法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一线带领整个车间员工奋战。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奇尧的带领下,员工们每天加班,早上7点到位,晚上超过10点回家休息。张奇尧说,他在那段时间压力非常大,晚上睡到凌晨3点时,因工作的事情不自觉的醒了。

  经历了一个月新设备调试的艰难过程,两条电池生产流水线顺利投产,产量便节节攀升,从最初的每天2000节电池到每天20万节以上,设备运转率达99%以上,单班月产量能达超500万节电池,而中国电池行业的普通生产车间的产量为310万节,相当于行业水平的1.6倍以上。

  而且,车间在不良品损耗方面也遥遥领先于中国电池行业水平;普通生产车间每个月的不良品损耗控制在800ppm(1ppm即百万分之一)到1000ppm之间,而十二车间已经将损耗下降到了150ppm以下,相当于生产1万节电池不到1.5节电池损耗。

  拥有出国学习的背景和多年积累的经验,张奇尧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拼搏精神,历时两年,十二车间被锻炼成一支打硬仗的排头兵和具高度执行力的团队。他们作风扎实,开拓进取,在质量、产量、损耗、5S、人员培训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不凡业绩,成为中银公司的先进楷模,这些都离不开张奇尧这个榜样的领导。

  群众利益无小事 日夜忙碌不忘“兄妹情

  共产党员张奇尧的优秀品质不仅表现在工作上,还表现在他和员工间的“兄妹情”上。据了解,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有一个员工基金,用于救助员工。张奇尧说,凡员工因故需要,他都会和基金会联系,当回“大哥”。甚至,很多时候,他牺牲自己的利益,自己出钱帮助身边的员工。

  匡淑蓉是样板车间的一名员工,来车间工作半年左右,因故手指被削断一小节。当张奇尧知道此事后,二话不说,找了个帮手把匡淑蓉送到医院,自己并支付了9500元的医药费。当问起他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他只是说:“群众利益无小事”。

  车间老员工俞姨看到记者在采访张奇尧,她就上前举了几个例子,他告诉记者,张经理平时很关心员工。每当工作或者是生活上遇到问题,车间的员工们都喜欢找这位“大哥”帮忙,而张奇尧总是义无反顾的给予帮助。

  “追求卓越品质、不断超越自我”是他的管理理念。2000年毕业后,十年练剑,张奇尧通过管理创新、科技创效、精细化管理,既提升了自我,也打造了一支精通技能、“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团队。

  凡此种种,面对眼前的困难,张奇尧凭着一名共产党人的精神,策马扬鞭,脚踏实地,朝着自己的理想走下去。

【编辑:陈锦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