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从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开始至6月中旬端午节结束,今年的宁波市庆祝第五个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规模盛况空前。持续时间之长、参与群众之多,活动项目之丰富,为遗产日设立以来之最。除了各级文化部门原先策划组织的活动之外,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也自发开展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各项活动,数量远远超出预想,使“文化遗产在我身边”的主题更加鲜明,节日互动性更强。
广场活动 民俗释放激情
6月12日上午,天一广场热闹非凡,民俗风情让广大市民一饱眼福。奉化布龙、宁海舞狮、镇海九龙柱、鄞州高跷、北仑造趺、江北抖空竹等“非遗”成果表演,留给广大市民深刻印象。朱金漆木雕、骨木镶嵌、金银彩绣、泥金彩漆等现场制作,展现着工艺美术大师们高超技艺“绝活”。一本封面蕴含地域特色“中国红”的《甬上文化》创刊首发,一本封面蕴含“港通天下”蓝色文明的《宁波市文物事业发展蓝皮书(2010卷)》公开发布。上百名志愿者向宁波市民宣传“文化遗产,在我身边”的主题,发出倡议,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保护文化遗产从我做起。与此同时,鄞州区“文物宣传百场电影进农村”受群众热烈欢迎。江北、江东、海曙结合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转化,以广场演出、精美展板、报刊版面、电视专题报道四大渠道全方位宣传区域内文化遗产的魅力,引起人民群众广泛的关注。
馆舍天地 传统抒怀雅情
初夏是艺术鲜花盛开的季节。在民乐剧场,蛟川走书、四明南词、宁波走书、宁波评话、小锣书、新闻等集中亮相舞台。在天一阁,14把古琴端出“中国古琴名家雅集乐宴”令听众陶醉。大红灯笼之下,婆娑树影之间,丝竹之声伴随的“天一夜宴·相约端午”,让夜游参观者体验藏书楼别样的景致。由天一阁博物馆、政协宁波诗社联合举办的“书香天一,情浓世博”庚寅端午诗会,已经成为宁波人过端午的一种节日新习俗。
在保国寺举行的文化遗产大课堂上,工艺美术师杨古城激情洋溢地讲述着“三金一嵌”与宁波历史文化的精彩篇章。在宁波博物馆,73岁的冯家富老先生参加“阔别多年——我和国宝重逢”活动,回忆了当年作为生产队长发现河姆渡遗址的情景。
此外,遗产日期间戏曲艺术争奇斗艳。市歌舞团在宁波大剧院演出的舞剧《十里红妆》、宁波逸夫剧院举办的“共享戏文演出季”,越剧、儿童剧等演出剧目,满足戏迷和少年儿童的愿望。风雅海曙收藏精品展、中国——马来西亚书法交流展、“章水印象”摄影展等天一阁书画馆系列展览体现着社会各界对文化部门开展遗产日活动的积极响应和参与。
百姓生活 记忆回归情感
挂菖蒲、系艾草、佩香囊、赛龙舟、荡秋千、吃咸蛋、包粽子和送时令鲜果等端午习俗,从历史记忆重新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庆安社区、东海舰队基地后勤部等自发组织举办了第八届民俗文化教育节。“瑞虎纳吉”传统女红作品现场展示、“腐朽复化为神奇——低碳生活,你我同行”等活动,文物普查图片展、迷你世博馆展等现场展示,体现了军民共建江东社区文化的氛围。鄞州区召开李惠利祖居保护座谈会,注重民众分享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民主权利,重建民众与文化遗产之间的情感联系。纪念革命诗人殷夫诞辰100周年、书法大家沙孟海诞辰110周年等名人系列活动相继在象山、鄞州展开。殷夫故居、沙氏故居对外开放,地域名人文化精神,深入宁波市民心中。
宁波博物馆在举办“国家宝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珍宝展”的同时,推出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参与系列活动,如“国宝百题知识竞赛、市民最喜爱的十件国宝和‘我与国宝’青少年征文比赛。现场软陶制作、剪纸、彩陶制作等活动吸引了大量群众的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