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福寿螺,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可它产下的大量红色卵块让人看了觉得非常恶心。作为国家环保部门确定的“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前几年福寿螺在宁波的内河也一度出现泛滥之势,去年我市内河管理部门对它们展开了“歼灭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正值闷热多雨的梅季,也恰是福寿螺繁殖的高峰季节,今年它们还会卷土重来吗?
除害:集中清除5万多公斤
据了解,福寿螺易在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的河道内大量繁殖,能吃多种植物,食量极大,会对水生植物造成较大损害,同时其红色卵块也有碍观瞻。特别是在夏天的大雨之后,福寿螺随雨水与河水扩散,造成危害加剧。
据市内河管理处介绍,如果用药灭螺,就怕同时杀死其他水生动植物,并且破坏生态环境;养鸭食螺,这个办法在农村可能还管用,可在城市内河就很难操作。为了清除福寿螺,他们曾专门派人到广东去取经,最后还是决定用人工方式来集中清除福寿螺及其卵块。
针对夏季福寿螺雨后及夜间集中上岸产卵的特性,去年春季开始,市、区两级河道管理部门开展了历时半年的专项治理,出动清理人员1.2万多人次,共清除活体福寿螺及卵块5万多公斤。靠这样的“人海战术”加“持久战”,城区内河福寿螺泛滥的情况得到了有效遏制。
今年以来,我市阴雨天气较多,有的阶段气温比常年偏低,这是否也对福寿螺的生长、繁殖产生了不利影响?宁波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张松柏告诉记者,低温确实对福寿螺的生长不利,如果暴露在气温低于5℃的环境中,福寿螺就难以存活;不过,入夏以来20℃至30℃的气温对它们的繁殖还是有利的。
现场:螺卵比往年明显减少
前两年的夏季,由于福寿螺在市区不少内河迅速繁殖,其呈长条形或团块状的红色卵块成片地挂在河堤上,或者吸附在为净化水质而种植的水生植物上,严重破坏了内河景观,沿河居民对此反映比较强烈。
昨天,记者实地查看了几条内河,专门寻找红色螺卵。海曙公园旁风景优美的北斗河,以往曾是福寿螺繁殖的“重灾区”之一,这条河里种植了大量水草、美人蕉等水生植物,没想到由此形成的良好环境也一度成了福寿螺的“乐园”。记者在望京路上观察,没有在河道两侧发现明显的红色卵块,沿着海曙公园的河畔边走边找,才在河堤上及河中的竹竿上发现了零星的螺卵。
在江东新河路旁的新河,记者也只是看到很少的螺卵。在兴宁桥东的日月新城小区旁,这里有条叫卧彩江的内河,记者发现了几十块成小片的螺卵。河堤上有着人工摘除螺卵所留下的印迹,但估计是福寿螺繁殖太快,因此马上就又有不少卵块挂在上面了。
展望:内河灭螺不能松懈
“今年把灭螺工作纳入了内河管理与养护的常态工作。”市内河管理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内河保洁、养护人员除了打捞水面垃圾、清理水草,还要注意寻找刚产下不久的螺卵,及时清除,免得其繁殖蔓延。同时,还要求把除螺的时间提前至三四月份,尽早消灭,不给其繁殖机会。”
福寿螺往年也曾在月湖畔大量滋生。记者从海曙城管部门了解到,目前他们一方面在内河整治过程中加强防螺、除螺工作;另一方面,每天安排人员对每条区管河道进行巡查,及时摘除福寿螺卵块。
不过,由于宁波城区内河处在水系的下游,福寿螺产在水生植物上的卵块往往会随着水体流动,从其他地方带入市区,因此内河“灭螺”工作还不能放松。
相关链接
资料表明,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上世纪80年代作为食用螺引入中国。当时的鄞县邱隘镇为发展经济也曾将福寿螺引进养殖,但后来由于经济效益不佳,被放弃养殖,但福寿螺也由此进入了自然环境。如今,福寿螺在宁波境内已有广泛分布。由于缺少天敌,加上繁殖能力惊人,福寿螺的数量近几年在国内很多地方开始激增,对所在地的湿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均造成了危害。
宁波晚报记者 张海华 通讯员 胡廷蕾 厉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