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2007年3月,重庆“最牛的钉子户”曾引起轰动。而今,宁波也出现了形式相似、性质截然不同的“钉子户”,一幢有着100多年历史的约370平方米的小洋楼,孤零零地立在一个超过12米深的基坑中央,周围还在建5栋约20层的大楼,这幢房子犹如大海中的一叶孤舟。
这幢小洋楼位于江东北路旁原和丰纱厂的旧址上,该地块目前正在由宁波市工业设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和丰创意广场。昨天,和丰创意广场的5栋大楼全部结顶。广场将于2011年国庆建成投用,其中地下室两层,约11万平方米,地上19层,约23万平方米。
而这个地块属于软土地基,相当于这幢小洋楼立在豆腐块一样的地基上,有人笑称它是“豆腐块上的钉子户”。据介绍,小洋房的不拆不迁是为了原地保护文保建筑。
这幢小洋楼是和丰纱厂搬迁后遗留的文保建筑,建筑雕花精美,约370平方米,有106年历史,是上世纪初中国纱厂工业发展的历史缩影。
2007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原宁波和丰纱厂地块打造一个重要的工业创意产业设计平台,即宁波和丰创意广场。随后这幢小洋房即面临着原地保留还是搬迁的问题,经上海、杭州、宁波等软土地基方面的国内顶尖专家以及清华大学设计院、文保专家的深入论证,最后决定在原址保留。
“在开挖的深基坑的中央,相当于留出一个孤岛,该孤岛又属于软土地基,要保护这座像孤岛一样的房子,难度可想而知。”
开发该地块的一位负责人说,小洋楼的保护费用就花了300万元,下一步,他们还将请专业公司进行古建筑修缮设计和功能开发改造,让文保建筑发挥新的作用。
据了解,专家设计采用了“工法桩加水泥搅拌桩”的方法,外加钢筋混凝土箍梁,相当于过去农村的木匠做水桶,紧紧地把小洋房所在的软土基础箍在一起,保持一个整体。小洋房目前保护得相当成功,除了水位下降引起沉降约0.2米外,其他连常见的砖墙裂缝等情况都相当少,比专家预想的情况要好得多。
宁波晚报记者 徐文燕 通讯员 赵 亚 王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