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本报记者刘畅(右)在京口区“万山雨”农家乐采访。延风摄
与江苏省紫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发展部经理朱金海聊天时,只要说到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他提到最多的对照范本便是“宁波模式”。
“如果江苏能像宁波一样,在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较为集中的地方,尽早推广‘小贷险’,也许人们的风险意识便会早一天形成。”
“像宁波模式一样,在开始试点时便确立‘小贷险’的支持对象,那么确定的客户群体会节省我们从试点到推广的时间。”
……
作为江苏省第一个研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人,朱金海对这个险种十分熟悉,他希望自己的愿望早日实现。要实现朱金海的愿望,还需要多方合力,共同为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服务“三农”开辟空间。
据朱金海的调研,“小贷险”要在江苏地区顺利实施,首先需要当地小额贷款公司、小型企业及农户都具有较强的保险意识;其次是“小贷险”在试点初期就要选定有良好合作意识的金融机构,这些机构应当为投保的企业设立较低的融资成本。
在选择合作的小额贷款公司时,首先应当深入调研公司的情况和公司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确保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在当地的实施具有示范作用。除了选择小额贷款公司外,还应当选取一些基层网点较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借助他们的力量共同推广该险种。对于投保的小企业及农户,保险公司可以适当降低一些保费,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少贡献一些利息,彼此出让一部分自己的利益,以降低客户投保的成本。在试点期间,通过使用统一的条款费率、统一的承保政策、统一的审贷标准和流程,为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通过政府部门、保险机构、金融机构的通力合作,江苏省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