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这几天,“开诚”、“华备”、“黄古林”等蔺草加工企业一片繁忙:外商催货电话一个接一个打来,国内代理商干脆派人驻厂等货。“到目前,全市库存的蔺草制品已全部腾空了,而且部分产品外销价格还在上涨。今年是4年来销售形势最好的一年。”宁波蔺业经济联合会会长陈志福介绍说。
经历了长达4年的低迷之后,蔺草产业为何能在今年出现一次大的转机,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
种植面积缩减,外销价格上涨
据了解,目前,规格紧缺的外销榻榻米(草制品)每张价格上涨0.2美元至0.5美元。据来自宁波海关的统计数据表明,1月至4月鄞州区出口蔺草席310.5万张,货值1306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5%和5.4%。其中4月份单月出口131.9万张,同比增长16.1%,货值525.5万美元,同比增长1.3%,创下2007年以来单月出口量、货值新高。
我市是中国蔺草主产地,也是草编制品出口日本的主要基地。近几年来,日本榻榻米需求量逐年递减。2000年日本政府对中国农产品“设限”,导致外销受挫,企业产品大量积压。
此后,我市蔺草业进入调整、转型阶段。在政府重视、行业协会的引导下,全市蔺草生产企业的数量、蔺草种植面积逐年递减。作为我市蔺草主产地的鄞州区的变化尤为明显:2005年以来,该区蔺草种植面积以每年20%的幅度递减。2009年种植的蔺草,即目前全区种植面积已减至6万亩,比4年前10多万亩缩减了近一半,而该区蔺草种植面积最多时有13万亩。同时,全市蔺草加工企业数量也从最多时的近300家,减少到如今的150家。
开发新产品,拓展内销市场
单一的外销市场受制于人,开拓内销市场天地宽。近几年来,我市蔺草企业勤练“内功”,多家企业参与制定了行业国家标准,协会企业加入“质量诚信联盟”,许多企业的产品成为省、市名牌产品,目前行业协会正在申报蔺草行业“区域名牌”。各企业还利用草编生产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优势,大力开发草编制品、仿草制品、草竹混编制品等10个系列100多个新品种。
这些精致、时尚的蔺草制品在全国各地市场“受宠”,目前已由过去在长三角地区销售为主,扩展到全国20多个省(市)区,最远销到新疆、黑龙江等地,并陆续进入了沃尔玛、乐购、家乐福、农工商等大超市、大卖场。去年,全市蔺草制品实现国内销售额近4亿元,比三年前翻了一番。
保持供求平衡,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5月底,日本熊本县蔺业生产振兴协会来我市考察交流。据日方介绍,受金融危机等影响,日本市场对榻榻米的需求量还在缩减,其国内蔺草种植面积也逐年减少。日本国内尚有1000万张榻榻米的缺口。
据预测,今年我市出口日本的榻榻米将在850万张左右,对日出口今年可实现供需平衡。业内人士认为,只有保持市场供需平衡,才能有一个较好的价格。
从技术创新、工艺改革、产品开发着手,我市蔺草业已彻底改变过去单一的草制品生产和单一市场的传统格局。
鄞州区农林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除继续控制蔺草种植面积、保持市场供需平衡外,还要不断开发受各层次消费者欢迎的多元化新产品,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此外,要充分利用我市现有的20多万亩竹资源,走草、竹制品生产与研发相结合的产业集群之路,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宁波日报记者 朱军备 孙吉晶 通讯员 俞珠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