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资涌入艺术品市场
作为资深艺术品收藏者,吴越(化名)每年都要跑好几趟国内与国外的大型拍卖会,今年在北京的几场大型春拍上,他明显感到了游资涌动。“今年北京的几场春拍都是座无虚席,我看到了许多新面孔,不少是山西的煤矿主或温州的炒房团。”吴越告诉记者,这些新入行的“后生”出手阔绰,往往一掷千金。
“现在在宁波,一些投资者会成立‘艺术基金’的形式锁定一些大的投资方向。据我所知,今年有不少宁波买家组团去国内外的一些大型拍场,一出手往往把场内的某类拍品全部买断,我曾经就看到有买家从国内各地买了一整个集装箱的古董织品。”宁波某拍卖公司负责人说,“有的民营老板可能自己不是专门做艺术品投资的,但他有这方面的爱好,于是就结交了一些圈子里的朋友。或者,他有闲钱无处投资,于是自然就跟着朋友进入艺术品这个行业了。楼市调控政策的出台以及连续走低的股市,使大量的资金从这些投资领域撤出,它们势必要找一个新的领域。显然,被誉为保值增值的艺术品投资成为这些资金的好去处。”
红火背后有隐忧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指出,在“艺术基金”的模式中,有些所谓的“伪藏家”,其实并不懂艺术,只是找一些懂行的人,或者在这个行业里能玩得转的人,请他们“帮着”花钱。这种合资购买的模式,没有标准可言,缺乏权威的估价,价值波动大,风险很难把握。此外,还存在艺术品保管和专业性过强的问题。
浙江省收藏协会古玩委员会副主任贺涛指出,由于艺术品的惟一性和不可复制性,艺术品的升值应该是长期和稳定的。但国内艺术品市场机制的不健全,给泡沫和炒作提供了投机机会,也导致艺术品市场更加不稳定。现在很多投机者看好艺术市场的巨大升值潜力,纷纷介入,盲目跟风,以致很多不入流的艺术品也被炒起来。他建议,艺术品投资有一定的专业性,买家应在专家指导下进行,以规避可能出现的各种投资风险。
东南商报记者 周雁 孙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