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竹编 有了接班人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0-07-09 12:24:18

  中国宁波网讯 昨天下午,塘溪镇上城小学一间门口挂着“鄞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的教室内,64岁的叶良康(右图)看着十来个女孩子在用细长的竹青条子编着各种形状的工艺品,一脸笑意:“做了47年的老手艺终于有了接班人。”

  叶良康是我市目前仅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竹编传承人,其工艺竹编项目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7岁开始学做竹编,到现在47年了。”在叶良康的记忆中,最早的竹编制品,就是一些热水瓶壳、竹篮、竹篓、竹筐之类的。1967年,东山村要开办竹编厂,叶师傅被派到宁波工艺美术厂进修、学习,回来后在厂里挑起了大梁。在他和同事的努力下,竹编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产品还漂洋过海,卖到了日本、法国、德国。“1982年,竹编厂有80多万元产值,本村就有生产工人三四百人,外面加工点也有十多个。”回忆起往昔辉煌历史,叶良康显得十分兴奋,“这在当时是一个惊人的数字,非常了不起。”

  1985年,叶师傅独自办起了竹编厂,生意也很是红火了一阵子。后来因为运费增加、手工费提高等多种原因,1996年,竹编制品外贸加工渐渐衰退,内贸产品大多数被廉价的塑料制品所取代,叶师傅无奈之下,只能将竹编厂改成服装厂,并交由儿子打理。

  “生意不行也就罢了,要命的是会做竹编的村民越来越少了。”眼见着自己成为东山村惟一的竹编师傅,叶师傅心里充满了苦涩,“这门手艺要是断了,我是罪人啊!”老人对竹编的坚持、执着和热爱感染了许多人,其中就包括塘溪镇上城小学校长童士峰。

  童士峰偶然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与东山村负责人和叶良康取得了联系。经过协商,以东山村的名义申报鄞州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并将基地设在上城小学。同时,该校出资5万多元建立了工艺竹编陈列室和制作室,并成立了以美术专职教师朱双阳为组长的竹编传承小组。从2009年9月开始,叶师傅每个星期都会花半天时间走进上城小学,手把手地教10名“徒弟”做竹编。经过大半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竹编技艺,能制作猫头鹰、篮子、公鸡等作品。学校还开设了《竹编》地方课程,让全校学生喜欢竹编、了解竹编、爱上竹编、会做竹编。

  “我们希望通过五年的努力,全面继承叶师傅的工艺竹编技巧,并对其进行发扬光大和创新。建立环境优美的竹编作品陈列室和设备齐全的竹编制作室,有可能的话把其发展成小型的竹文化博物馆。”童士峰这样说。

  (宁波晚报记者 梅子满 龚国荣 通讯员 陈莹)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