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朱金漆木雕艺术馆:满眼都是灿烂与辉煌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0-07-18 07:21:57

  建馆缘由

  传承发扬传统工艺

  陈盖洪,是这家朱金漆木雕艺术馆的主人,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波朱金漆木雕的代表性传承人。之所以会建起这座艺术馆,陈盖洪说,完全是因为后一重身份。

  陈盖洪1962年出生于宁波鄞州,还没到知天命的年纪,可做雕工和漆匠已有30多年。13岁开始,他就跟着父亲学做漆工,放学后,他总会帮着干点活,用来练手的一般是橱柜桌凳等普通的家具。上初中的时候,他已经算是一名技艺娴熟的漆匠了。于是,学校里的书柜、桌子基本上都由他来上漆,“为此我还得到了一本塑料皮的笔记本作为勤工俭学的奖励,别提有多开心了!”陈盖洪笑着回忆。当时,家具的面板或拉门都是刻有花卉图案的,而七弯梁床的床头板更是雕刻精细,陈盖洪看了十分着迷,就跟着师傅学习雕床功夫。三年后,他已经是远近闻名的雕塑工匠。然而,他并不因此满足,雕床只是一种平面的功夫,雕立体图形可就犯难了。

  于是,他辗转来到宁波城里,找到了当时身为宁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的曹厚德拜师学艺。曹老先生无疑为他打开了一扇艺术的大门,他尽情地汲取其中的养分,在那几年刻苦学习佛教造像工艺的同时,也为他之后传承朱金漆木雕工艺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之后,陈盖洪到镇海一家古家具厂做技术顾问,几年后,他已经是宁波地区远近闻名的雕塑师。于是他白手起家,在横溪镇的一个小村庄里开起了自己的雕塑厂,其实这也并非刻意为之,而是无奈之举。那时候,他买了一套房子,欠了几万元的债。光靠每个月的工资,要到猴年马月才能还得清。20世纪80年代初,不少寺院重新开放后,需要塑造大量的佛像,这就给陈盖洪带来了机会。陈盖洪拉来的第一笔生意就是为一座寺院雕一幅水陆画,出价五千元,这在当时已经是笔巨款了。之后,陈盖洪的业务越做越大,靠他一个人已经无法应付,于是他开始招收工匠并传授技艺。

  2006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公布后,确定了陈盖洪为“朱金漆木雕”代表性传承人之一。既然戴了这顶帽子,就不能愧对这个称号,必须得做出一些朱金漆木雕的精品使其得以传承发扬。陈盖洪和他手下的工匠们开始了复制那顶“万工轿”。要将朱金漆木雕的主要作品全部制作出来,供人们参观欣赏,总得有个摆放展览的地方。于是,朱金漆木雕艺术馆应运而生。而在它的附近,就是朱金漆木雕传承基地。

  工艺流程

  12道手工繁复细致

  艺术馆一楼的朱金漆木雕工艺流程厅里,摆放着12组栩栩如生的泥塑。每一组泥塑都形象地代表着朱金漆木雕一道工艺流程。欣赏完泥塑,这一道道繁复的工艺流程就直观地投射在了脑海里。

  首先是图稿、刷样上板,刷图上板的传统方法是用薄而透明的棉纸先在图纸上用铅笔拷贝一遍,再将拷贝好的棉纸快速而准确地刷粘到涂了浆糊的板上即可;然后是打坯、修光,打坯的要点是抓大体、大刀阔斧地分出块面。修光是指对打坯后的雕件表面进行细致的修饰和光滑处理。

  其后是打磨、补灰。再是抄漆、配朱、行金底、贴金、上泥银、上彩等工艺,道道艰难费时,技术要求极高。单说最开始的木材取料,通常取材于本地樟木、榉木等,取成片材后,需通风搁叠阴凉,自然干燥至一年,以确保雕后不变型、不开裂。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