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普天寻慈孝”发现之旅启程 寻找慈孝典型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0-07-19 07:08:48

  ■花絮

  冒名志愿者“潜伏”失败

  自从本报报道了“全国寻找经典慈孝故事发源地征集志愿者与记者现场探访”一文后,数百位市民打进电话推荐经典慈孝故事发源地,同时希望参与探访活动。因为名额有限,组委会挑了20位志愿者参加昨天的慈城寻访活动。

  昨天,在老外滩的活动启动仪式上,有两位报了名未被选上的市民“潜伏”在志愿者队伍中。当启动仪式结后,两位也想跟着上寻访车时,工作人员才发现车位突然不够了“人多出来了。”这两位热心读者才“坦白”因为太想参加这个活动了,于是“不请自来”。

  工作人员也被他们的“诚意”感动了,把两位的名字与联系电话详细记录了下来,并承诺:“下次活动一定请你们参加”,两人才离开了队伍。

  ■民俗专家话慈孝

  如数家珍说慈城

  在昨天的探访队伍中,有一位专家级的志愿者,他就是鄞州区政协教文卫体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戴松岳。昨天的探访活动,戴松岳成了义务“讲解员”,对慈城的慈孝文化,他如数家珍。

  原来,戴松岳就是慈城人,而且他对于家乡的慈孝文化已经研究多年。戴松岳告诉记者:“慈城的慈孝文化,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慈与孝的互相联系,互动互进的伦理关系,这也是在今天更应该值得我们关注并汲取的文化内涵。”

  慈城的慈孝不是愚孝

  慈城不仅有孝子董黯汲水奉母孝感动天的故事,还流传着“三娘教子”等传说。

  戴松岳说:“在中国历史上,孝曾经多次遭受批判,虽然有过激的地方,但与单方面强调子女无条件的愚孝有很大关系。而慈城则并不相同,她的慈和孝是互动的关系,父(母)慈子(女)孝互相依存,从而衍化为全社会认同的伦理关系和风格习惯。”

  戴松岳还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南宋时期,慈溪县(慈城原为慈溪古县城)中的望族桂氏在家训中,把长辈对于子女的教育放在人生培养的首要地位,以家训的形式规定了父慈的责任和义务。

  “在慈城当地,类似的家训相当普遍。慈孝并重、慈孝互动、先慈后孝,这种开明、开放的慈孝观念,使慈城地区在清末民初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现代意识的企业家、教育家、艺术家以及新行业、新学科的开拓者,并且避免了如巴金在《家》、《春》、《秋》中所叙述的在封建礼教压迫下年青一代的痛苦和毁灭。”戴松岳说。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