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中华慈孝行”志愿者昨日探访第一站慈城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0-07-19 07:24:08
  “三娘教子”源自慈城

  从展览馆出来,志愿者们顶着炎炎烈日,又马上前往“三娘井”。

  “三娘井”地处慈城边,井口直径大约80厘米,探头看去,井水清澈见底,一股清凉扑面而来。据当地老人回忆,慈城多水井,这与昔日嫁囡嫁井有关。

  原来,在一些望族谈婚论嫁时,女方往往会出一笔钱专门用来替出嫁的女儿打井,寓意我家的女儿像董孝子一样会孝敬公婆,也是为了让女儿少受苦。而“三娘井”同样是一口“孝井”,不过和婚嫁无关,是一个慈母孝子的故事,传统戏剧《三娘教子》的故事就由此而来。

  《三娘教子》讲的是明朝景泰年间,一大户薛家三兄弟,大哥早亡,二弟经商,三弟薛衍求学。大嫂寡居,二嫂生一子薛倚哥,三媳妇王雪娥。二弟外出经商落船而亡,大嫂、二嫂变卖了家产,带走了全部细软,分别改嫁他人。留下三媳妇王春娥独自抚养薛家独苗薛倚哥长大成材。

  据介绍,这个故事的来源就来自慈城冯家,据记载,明代冯岳官至刑部尚书,冯岳年幼时,误传其父客死在异乡,其母因伤心早亡,年幼的冯岳就由三娘(其父的小妾)抚养成人。宁波俗语曰“六月的日头,后娘的拳头”,但冯岳的后娘却慈爱胜似亲娘。

  后来,冯岳为让三娘取水方便,专门在院子里挖了一口井。相传当地大旱时,三娘无偿向乡亲们开放自己的井,供乡亲们汲水,因此“三娘井”在当地远近闻名。

  “水上坟”成了一面慈孝镜子

  探访慈城的最后一个目的地是慈湖的“水上坟”。

  碧波荡漾的慈湖上,一个孤零零的绿岛独立水中。这个绿岛就是“水上坟”。据当地老人介绍,相传慈湖旁边住着一户姓孟的人家,两夫妻结婚多年,一直没孩子。一直到40多岁时,孟婆生了一个大胖儿子。孟公孟婆老来得子,对小孟公是交关宠爱。

  小孟公被他爹娘这样宠着,越来越无法无天了,做事总是喜欢和别人对着干,大家都叫他“拗孟公”。孟公被这个儿子气得不善,他临死前把儿子叫到床前,说:“等我死后,你一定把我葬在慈湖里。”孟公想,我要儿子葬在慈湖里,他一定会把我葬在山上。可是,爹娘一死,拗孟公却变了一个人一样,做事不再拗了。按照父亲临终遗愿把父亲葬在慈湖里,于是就出现了“水上坟”。

  听完这个故事,志愿者俞钱感慨地说:“拗孟公变了,只可惜他转变得太迟了。我们应以拗孟公为镜,别重演‘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悲剧。”而周东旭则认为:“宠爱过头也是一种伤害。

  这座‘水上坟’,像一个标记,警示着天下的父母,爱,也是一种艺术。”

  “慈城通”戴松岳还给志愿者们讲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慈湖的水汛期即使涨上来,也不会淹没“水上坟”,而大旱时节干涸下去,“水上坟”周边都还有水。

  “所以我们这里传说,这是因为拗孟公为了给自己赎罪,一直守护在‘水上坟’旁边,既不让大水漫坟,也不让‘水上坟’缺水。”戴松岳笑着说:“当然,这都是传说,不过传说里面传递的意思还是父慈子孝的互动关系。”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