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宁波边检站镇海分站 与潮汐赛跑的港城卫士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0-07-30 12:06:42

  “赶一天船期就节省2万美元”

  镇海港是个典型的潮汐港,每天24小时中只有两次潮汐的时段适合船只进出港口。“在这个时间内,外轮必须完成卸货和证件办理,简直是争分夺秒。因为稍微延迟一些,潮汐退去,货船就没办法离港。如果耽误了,就只得再滞留一天,这对外轮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宁波外轮代理有限公司镇海办事处每月代理的外轮在60艘左右,公司副主任綦再胜跟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天的靠泊费用,加上船长、船员的薪金、延误赔偿等,每赶一天船期,相当于为船东节省了2万美元。”

  2009年的冬天,海上运输走入了淡季,而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依旧没有消散。对于口岸企业和船公司而言,时间就是效益。如何缩短时间、提高效率?答案是必须和潮汐赛跑!宁波边检站镇海分站开出了“方便三重门”的药方:及时推出24小时全天候通关服务,保证出入境船舶随到随检;取消出入境船舶提前12小时申请办理预检制度,凡抵锚前申请预检的,给予随报随办;对于时间紧张而要求离港的船只,在确认安全后,开通“绿色通道”,并登轮办理相关手续。

  金融风暴期间,口岸经济严重受挫,尤其是钢铁、化工等部分企业几乎面临停产。针对此情况,分站专门组织业务干部深入口岸单位走访,召开了船东、代理等服务对象座谈会,了解实际困难,主动搭建平台,既当企业与政府的“联络员”,又当企业与员工的“调解员”。

  “365-24-1”神秘数字的背后

  在风光秀美的镇海招宝山公园,宁波边检站镇海分站的官兵与外籍海员们相谈甚欢;在外籍海员外出遇到困难时,一个求助电话打来,官兵们总能在第一时间赶到;在镇海的各个宾馆、饭店、商场,都能找到官兵们留下的联系卡,以备国际海员们不时之需……

  这些只是镇海分站“365-24-1”创新服务的一个剪影。该站有一支以青年团员为主体的志愿者服务队。2007年,边检站探索建立了“365-24-1”青年志愿者服务机制: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全天候为出入境船舶和人员提供各种服务,并承诺1小时服务到位。志愿者在服务中坚持第一时间办理船舶的出入境、登轮证件等手续,派员进驻港区实行24小时全天候服务,建立了特事特办服务制度等。服务队成立3年来,共为12000余艘次的出入境国际船舶和15万人次的海员提供志愿者优质服务,救助病危、受困海员168人次。2009年,“365-24-1”边检志愿者服务机制被共青团浙江省委列为全省24个创业创新示范项目之一,成为浙江边检系统唯一受表彰的单位。

  人物特写

  国门“翻译官”

  人物名片:何涛,27岁,宁波边防检查站镇海分站检查科正连职检查员,“365-24-1”青年志愿服务队队长,精通“韩式”、“俄式”英语

  挺拔、结实、黝黑、帅气,这就是何涛。从一个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毕业的地方大学生,到现在的部队军官,他将在军营里度过第四个“八一”建军节。“大学同学聚会时,我觉得自己这身军装最值得骄傲。”

  拿了英语“专八”证书的他,现在成了国门上的“翻译官”。“从2006年6月入伍参加工作,我就担负码头一线的出入境边防检查任务,每天打交道的都是外籍船员,其中70%是来自韩国、俄罗斯两国的船员。他们的英语发音并不标准,好多话都是与语法脱离的,要听懂他们的英语简直成了一个大难题。”

  为了边防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何涛利用平时上船检查的间隙与各国船员聊天,了解他们的发音习惯,总结归纳,从而熟练地掌握了“韩式英语”、“俄式英语”,既方便了工作的开展,又给更多外籍船员带去了帮助。因工作表现突出,何涛于2009年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宁波晚报记者 滕华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