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培养“双核型”的应用人才会受企业欢迎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0-07-31 09:11:45

  中国宁波网讯 百分百就业,两成学生被大型国企镇海炼化团购,五成学生被中小企业抱团录用,提到这些数字,宁波工程学院化工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家荣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而这种情况出现,已有3年了,即便是去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该院毕业生的就业率也超过了98%。问起其中的原因,王家荣笑着回答,学生的能力得到了企业的肯定,就业情况肯定是一年好过一年,而这正是宁波工程学院“知行合一、双核协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终端的体现。

  “宁波高专的专科生我们非常喜欢,但升格成本科的宁波工程学院后,说实话,我们却更放心用名牌大学的本科生。”去推荐第一届本科生时,听到这样的话让时任该校就业指导办公室副主任的周文革百味齐陈。培养的人才怎么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成为这所新升格本科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结合高等工程教育的实际,宁波工程学院倡导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增强学生的社会适用性,培养“知行合一,双核协同”的应用型人才。

  要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必须要有懂得工程实践的教师,把他们“赶”到企业去,“赶”到实验室去,让他们接受实践的锻炼。学校要求副高以上教师必须联系一家以上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并鼓励有经验的老教师带着年青教师开展工程实践活动。这一举措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005年来到学校的杨为佑博士在进企业的过程中发现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是纳米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回到实验室,他多方查证有关资料,反复试验,终于合成了具有完美结构的单晶氮化硅纳米带,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而当时,国际上只有日本的一个课题组合成出这种新型结构。同年来到该校的巩学梅博士,经过几年的进企业,在建筑节能技术和节能监测方面已经成为宁波市小有名气的专家,成了多家企业的技术顾问。进企业,在宁波工程学院造就了一批理论能力和应用能力并重的“双师型”的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超过了40%,他们讲课生动,善于使用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就对实践应用具有了较强的感性认识,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无缝对接,宁波工程学院又在教学中采用了“做中学”和“用中学”的教学模式。“做中学”就是植入“CDIO”理念开展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让学生的学习中实现“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的一体化。该校建筑学专业在开展CDIO教学的过程中,一个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一共要完成28个课程项目,包括模型制作、建筑设计等各个环节,学生们做得乐在其中。“刚开始听到‘CDIO’这个概念感到很高深,但接触下来,真的深深的喜欢上了这种‘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我能够阶段性的把学到的东西马上应用的课程项目的实践上,感到效果特别好。最让我开心的是,我和同学刚把在《小型建设设计》课里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世博园模型的制作上,中央电视台便进行了报道,我们学得开心,做得也开心。”建筑学专业081班的王浩达说。“做中学,通过项目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课堂实践的平台,突破了传统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分开教学、联系较小的缺陷,实现了理论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自然就提高了。”该校建筑学专业的负责人,教育部建筑学专业CDIO教学大纲的主要制定者刘超英教授样总结他们的“做中学”模式。

  “用中学”,则是让学生和企业亲密接触,在一线的工作中直接升华对课堂知识的认识。“刚到港口时,心中不由的对那些十万吨级、三十万吨级的轮船惊叹不已,原来模糊不清的概念一下子就立体化了。大学四年,我累计在企业实习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对书本上介绍的港口作业—报关—报检—运输代理—船务代理这一整套港口物流的流程了然于胸,对书本上的知识也有了更新的认识。我想,以后不管在哪个岗位就业,我都能很快适应。”经过一年企业实习的该校物流专业学生阮毅这样对记者说。宁波工程学院和镇海炼化、柯力公司、轿辰集团、横河集团等近百家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方面展开深层次的合作,物流、机械、土木工程、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现代汉语言文学等20余个专业的学生累计在企业实习的时间都超过了半年,化工专业更是采用了“3+1”的课程教学模式,学生第四年就在企业开展顶岗实习,由企业工程师和任课教师共同担任实习指导老师,将企业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题目,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毕业后受到企业的欢迎。

  东南商报记者 钱雪华

【编辑:刘夏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