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对接,夯实小康基础
宁波农村“15分钟生活、文化、卫生服务圈”初步形成。近年来,宁波市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坚持社会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宁波市推进全面小康示范村和环境整治村建设,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推进成片连线村庄整治。至2009年,全市各级累计投入村庄整治财政资金78.43亿元,拉动社会投资103.19亿元,建成全面小康村326个,环境整治村2142个,占全市村庄总数的84%以上。城乡一体的路网、水网、电网、生态网进一步完善。宁波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电气化”目标。
——农村新社区建设成效明显。按照集聚人口适度、服务半径合理、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原则,采用“一村一社区、多村一社区”等新型服务模式,因地制宜设立农村社区,并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至2009年底,全市已建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760个。其中镇海区在全省率先实现社区服务中心全覆盖。
——城乡一体的保障体系初步构建。今年1月,宁波市全面启动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养老保险政策城乡融合,养老保险由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目前,全市农村居民参保人数为55.8万人,已有39.3万人按月领取养老保障金,67.3万名年满60周岁、符合条件的农民都已领取每月60元以上的基础养老金。新农合不断巩固提高,人均筹资水平和补偿水平均居全省首位,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6.8%。(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