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兰喂公公吃西瓜。(沈孙晖 摄)
影片《岁月神偷》开场有句意味深长的话:在幻变的生命里,岁月,原是最大的小偷!
岁月“偷走”了陈敏兰很多东西:青春、工作、健康……却一直偷不走她那颗孝心。这位宁海跃龙街道东海社区52岁的妇女,28年来无微不至照顾着风瘫的公公。如今,公公已是98岁高龄。
结婚第7天,就将公公迎进门
25岁时,陈敏兰嫁进刘家。当时,婆婆已过世,公公刘惠民因中风长年瘫痪。结婚前,丈夫刘创豪就给陈敏兰打了“预防针”:“爸辛苦拉扯我们几个子女长大,和我结婚,就必须照顾他。”
“你爸就是我爸,我一定会好好照顾他!”陈敏兰的回答犹如承诺,她一直用行动坚守着。
当时,两人的新房还是丈夫单位一间近14平方米的小宿舍,简陋狭小。但结婚第7天,陈敏兰就将公公从小姑家接了过来。
日常护理,脏活累活无怨言
28年来,为公公端屎端尿已成陈敏兰的家常事。老人有严重的内痔,大便困难。每次照顾公公排便,就像“打仗”:小心扶公公坐到马桶上,等老人慢慢拉完,帮助清洗干净,然后给内痔上药,再用手将内痔摁入肛门……整个过程至少要2小时。公公病情严重时,没法坐马桶,陈敏兰就用一次性纸杯接大便。
老人长期卧床,容易长褥疮。为此,陈敏兰每天为公公擦两三次身。在她的悉心照料下,这么多年老人从未生过褥疮。公公每天要吃药,有时吞咽困难。陈敏兰耐心将药捣成粉末,一点点喂入公公嘴里。
以前,陈敏兰家的各个角落都放着凳子。公公虽然脚不能走,但喜欢倚着凳子,蹲着挪动。后来陈敏兰买来两把滚轮椅,房间客厅各放一把。这样,公公就能自由“走动”了。
用自己的苦,换取公公的甜
陈敏兰在工厂上的是三班制。为照顾公公,她经常凌晨5时起床烧早饭,为公公洗漱,下午2时许准备晚饭,半夜零时下班回家,还给公公擦身。1996年企业转制,陈敏兰毅然选择回家照顾老人,并看管自己的小烟杂店。
在陈敏兰家,只有她公公房间有一台空调,自己、儿子房里都是电扇。“公公夏天怕热,冬天怕冷。”这台空调是1992年花3700元买的,对当时的寻常百姓来说还是“奢侈品”。
陈敏兰家有样东西特别多:棉被。每年冬天,她都为老人买床新被。“新被子软,盖着暖和,我们和儿子就盖公公换下的旧被。”
老人喜欢吃鱼,陈敏兰每次掐下鱼头、鱼尾给自己,鱼身盛给公公;老人爱吃螃蟹,她咬碎蟹壳,将肉一点点剔出来给他吃;吃小笼包时,老人吃肉和里层,她啃最硬的外皮。一次,陈敏兰烧好粥,邻居又送来碗馄饨。她立即把公公碗里的粥倒进自己碗里,把馄饨给老人吃。
陈敏兰平时省吃俭用,对老人却十分大方。公公爱喝酒,她就买360元一箱的红酒,每餐让公公喝半碗;听说美国山核桃可以补脑,她又给老人特意买了一大袋。
长年操劳下,原本身体硬朗的陈敏兰累出一身病:血脂高、肺炎,还因子宫长瘤切除了整个子宫。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
几年前,老人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插了一年多导尿管。小便时,一半的尿会流到床单上。为此,陈敏兰一天得为公公换洗几次床单,家里晒不下,她特地拿床单去蒸汽房烘干。
前年2月,公公呼吸困难。陈敏兰买了个浮标式氧气吸入器,并到城区旁一座小山上的氧气站,去租医院用的氧气瓶。氧气站离陈敏兰家有2公里左右。“公公两天就用完一瓶氧气。我骑着三轮车,载着百来斤重的氧气瓶,去山上充氧后再拉回家。”老人用完5瓶氧气,病情才好转。
老人房间的墙边,有张破旧狭窄的沙发垫,这就是陈敏兰的“床”。这两年,为方便照顾,她一直住在公公房里:老人睡床,她睡地上。“公公心脏不好,半夜咳嗽一口痰会哽住。”每晚,陈敏兰要起身四五次,帮老人挖痰,喂救心丸。公公凌晨1时经常要吃东西,她就起床喂牛奶、饼干。
据悉,陈敏兰曾被评为县“文明之星”、县“十佳爱心好媳妇”。对此,她十分低调:“每个人都会老,孝敬老人是应该的。善待老人的今天就是善待自己的明天!”
宁波日报记者 沈孙晖 实习生 周钱浩 通讯员 周武军 牟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