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昨天,宁海县人民检察院披露了两个案情,都是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
打着政府部门评优评奖的旗号行骗的,一个来自安徽,姓卢,小学文化程度,今年27岁。另一人是宁海本地人,姓陈,30岁,初中文化程度。别看这两人文化程度不高,骗起人来,有一套。他们从去年4月到12月,打着政府部门评优评奖的旗号,在宁海行骗。他们先想办法获得行骗目标单位负责人的手机号码,然后电话联系这些负责人,要他们将钱直接汇入指定的银行账号,开价一般在2000元到3000元。目前查实的18次行骗,次次成功,轻松骗得5万多元。
另一则案情中,不法分子冒充工商或国税部门工作人员,电话“推销”书籍。案件的主犯姓李,今年32岁,高中文化程度。李某通过北京的一家网站,买来全国各地企业的资料,招收“话务员”,冒充工商或国税部门工作人员,向全国各地的企业拨打电话,“推销”《企事业法律行政法规全书》和《中国工商黄页》。一本进价八九十元的书,他们的“推销”价则分别为500元和598元。从去年4月到10月,李某一共寄出了1000多本书,最终汇入李某银行账户的购书款额,竟有16万多元。李某和另一名案犯已在前段时间被提起公诉,目前法院仍在审理。
要防范这类骗局,其实很简单,一个电话就能揭穿骗局。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上当?采访中,检察官告诉记者,从和受害人的接触情况看,绝大多数受害人轻易上当,都是出于对政府部门的高度信任。但也有个别受害人的心态挺微妙,尽管他们有所怀疑,但仍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反正钱不是很多,不想给自己找麻烦。
(宁波晚报记者姜恒 通讯员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