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敬老院也快满员了
86岁的何永德老人是下应袁家村杨树桥人,他在下应敬老院已经住了15年。老人的儿女都在上海,每月为他出900元的养老费。照老人的话说:“来这里住的老年人一年比一年多。”
何永德老人住的下应街道敬老院原称“下应镇敬老院”,成立于1987年,2004年6月与旁边的原“下应镇中心幼儿园”合并扩建。新敬老院现在的结构和曾经的幼儿园基本没有改动,只是改换了居住陈设,原来的幼儿游戏房现在成了老人的卧室。新敬老院内有集体食堂和活动室。
下应敬老院现有院长1名,副院长2名,固定职工12人,现住老人75人,满员,不再接收新来的老人了。据徐美云院长介绍,敬老院里平均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人,占到60%以上。收费标准是每人每月960元,包括饭资、卫生、洗衣等。居住在下应敬老院的老人包括两种,一种是自费负担,另一种是由街道、村委、区里三方出资赡养的五保老人。下应敬老院现已评上“一级敬老院”,运营情况比较稳定,基本没有困难。
记者调查发现,市区周边乡镇的敬老院虽然条件与市区公办养老院不能相比,但入住率最近几年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增长,像下应、集士港、姜山、古林等地的敬老院也基本满员。在县市区,一些离中心城市较远的乡镇的敬老院老人入住率也接近70%。
公办养老机构唱“主角”
市民政部门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9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7%,全市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4.64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4.5%。据预测,2010年,我市老年人口将突破100万。
我市养老机构的举办主体主要有公办、民办两种类型。全市220家养老机构中,24家由市、县(市、区)两级政府举办,127家由街道乡镇举办,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机构还为数很少,只有35家,宗教办34家。
我市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配置存在着人员数量少、年龄大、素质低等问题。全市养老机构中,平均每1位工作人员要服务12名左右的老年人。如果将临时工排除出去,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拥有量更为有限。全市养老机构负责人的平均年龄为55.6岁,工作人员的平均年龄为53.5岁,年龄偏大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养老机构的负责人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很少,一般都是高中学历以下的。在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中,只有少数人是护理专业毕业或经过护理培训,大部分没有这方面的业务知识。
东南商报记者 卢科霞 实习生 史燕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