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立秋了,老宁波人有吃西瓜“告秋”的习俗,这标志着西瓜已进入末市,人们再吃一吃西瓜,有依依惜别之意,也有庆祝丰收的喜悦。
但这种老习俗受到了“挑战”,瓜田里,西瓜收成依然很好。昨天太阳依旧猛,在洞桥镇一片瓜田边,缪孔宝的身旁,就放着刚摘下来的两筐八戒西瓜。他说,这两筐瓜是留给客户的,摘下来的500多公斤瓜,一大早就被人买走了,一公斤瓜批发价约3元。“天天有钞票赚,再热点也没有关系的!”
他今年才48岁,可认识的都喜欢叫他老缪,老缪老家在台州黄岩,在洞桥包地种瓜已经10多年了,今年他种了20多亩瓜,可以产瓜10多万公斤,是当地有名的瓜农。老缪还有两个身份:鄞州区政协委员、洞桥镇西瓜协会会长。
老缪说,现在摘的是第三茬的瓜了,接下来还有第四茬、第五茬西瓜,可以陆续供应到10月中旬。这几天天气热得很,西瓜需求量大,瓜也很“争气”,每天都成熟约一千公斤。
现在天热有好处,就是催着西瓜熟,老缪说,有时候他们在超过50℃的瓜棚里,似乎能听到西瓜成长时发出的沙沙声。有些西瓜现在只有拳头大小,但用不了几天就可以采摘了。为了避开高温,他和雇的两个小工,几乎每天凌晨四点钟就起床摘瓜,一直干到上午七八点左右,城里的人还没上班,他们就忙好了。下午六点钟左右再进瓜棚里摘瓜,一直干到晚上八九点钟。
老缪雇的是贵州一对夫妻,男的叫大钟。大钟说,早晨四点钟起床,瓜棚里的温度也在38℃以上,到里面摘瓜,一会儿工夫,擦汗的毛巾就湿透了,一拧一把水。虽然累些,但一个月可以赚到3000多元,也很爽。
老缪在瓜田里搭建的棚子大约20多平方米,棚子里可以放农具,干活累了,也可以在棚子里歇歇脚,瓜熟了,还得人看着。棚子被隔成三间,他和妻子都住在瓜棚里,半夜热醒了,有时用凉水洗洗再睡。晚上还有蚊子叮咬,下雨时还漏水。
但老缪的妻子说,这10多年来,他们就是这么过来的,已经习惯了。好在两个孩子都大了,可以自己呆在家里。
种西瓜很费地,一般情况下只能种一年,第二年就不能再种西瓜了,来年只能种其他农作物。10多年来,老缪和妻子就这样在洞桥辗转包田种瓜。“现在能种瓜的田越来越少了,租金也高,一亩地要1000多元,以前只要三四百元。”
下午5点30分,老缪又进了瓜棚,不到两个小时,他和小工摘了七筐瓜,装到车上。他说趁晚上凉快,给客户送去,回来后还要再摘些瓜,有6家老客户都等他补货。
开车前,老缪坐在竹凳上点起一根烟,歇一歇,身上的汗水顺着裤脚往下淌……
瓜农语录:
陈道昌:天越热,瓜的长势就越好,销路也好,所以天热对我来说,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吴金发:种瓜是辛苦,但现在种西瓜不愁销路,又有赚头,我已经很知足了,管他天热不热的。如果让我改行,我还舍不得呢。
徐君兴:我不怕热,因为天热的时候,就是我们收获的时候。那种感觉真的很美妙!
宁波晚报记者 边城雨 通讯员 李家忠 实习生 陈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