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天热”,近日甬上医院门急诊呈现出3大特点:
第一,就诊高峰期发生变化。
早上7点30分至11点,晚上6点至11点,门庭若市。每日门诊开门时“队如长龙”几乎成为甬上各大医院一景。
第二,看急诊的人数激增,尤其在前半夜。
为避开白天高温,不少本可看普通门诊的患者,纷纷加入“急诊大军”。“真正需要急诊治疗和抢救的大约只占到30%。”宁大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说。
第三,不少疾病因“热”引发。
从近日就诊患者的疾病分类来看,三分之一的急诊病人是感冒发热患者;其次是因饮食不当而造成的急性胃肠炎;此外大都是一些慢性病的急性发作,如肝硬化引起的门脉高压出血、胃溃疡出血、心脑血管疾病等。
问诊人群中,儿童与老年人占据“大头”。
天热频出汗
缺血性中风多
“近段时间,我们神经内科病区的88张床位一直呈满员状态。”李惠利医院神经内科护士长说,虽然已加快了病床周转率,但一些病情较轻的病人还只能住在急诊科观察室,收不进来。
88位住院病人中,2/3是缺血性中风。
“仅8月3日这一天,我们接收的7位病人中,5位患的就是这个疾病。”甘解华医生说,最小的53岁,最大的81岁。
夏天,尤其是闷热的时候,缺血性中风容易发生。甘医生解释说,这个时候,人体排汗量大,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加上老年人血液循环不如年轻人好,在闷热、脱水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血液浓缩,导致缺血性中风。
“和冬季高发的血管破裂的中风相比,这种中风发病起来没那么凶险,但人数却要多得多,普遍的症状就是头晕、肢体麻木、胸闷等,如果不重视,也是要发生危险的。”
“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一旁正在书写医疗文书的陈峰医生强调。
不仅如此,年轻人也不可大意。“7月底,我还接诊了一位21岁的年轻小伙,也是这个病。”陈医生说,这个小伙是个宅男,一天到晚在家上网游戏,饮食毫无规律,数月下来,身体垮了,病魔趁虚而入。
“别以为年轻,就任性而为。”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谢国民说,动脉硬化发病有个漫长过程,理论上而言,自青少年时代,硬化就已开始启动,若年轻时不注意生活方式,缺血型中风便会提前“报到”。
夏季预防缺血性中风,谢医生说,要合理补水,增加血容量,避免血液过于粘稠,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补水,也不要一味地补白开水,可喝点盐开水或糖盐开水。气温特别高的午间,要尽量避免外出。饮食上要清淡,睡眠要充足。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者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医嘱按时服药。此外,血压不高的中老年人,可以预防性地服用阿司匹林,这对预防缺血性中风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