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社区开展健康管理 居民缺乏健康意识不买账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0-08-13 08:03:27

  上门随访10多次,李大爷仍执意不肯测量血压。看着大热天赶来的社区医生满头大汗,李大爷有些过意不去,让医生随便填个数据“应付上级检查”。在李大爷眼里,“反正这个高血压得了20多年,平时不痛不痒也不头晕,何必量来量去,还要费钱吃降压药”。

  这样的事件绝非个例。在社区开展的各类健康讲座上座率不高,时常需要小礼品或免费检测来“促销”;在各类健康促进活动中,鲜见青壮年健康人群身影。

  在采访中,数位社区医院院长向笔者坦言,健康管理旨在通过社区医生对个人和群体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进行评估后,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和干预,通过改进生活方式和习惯,达到少生病、早康复和防恶化的目的。然而,这项占据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量人力与财力,旨在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防患于未然”的健康管理,让社区居民似乎并不领情。

  青壮年健康人群“缺席”成常态

  一家社区医院院长告诉笔者,在各个服务站里35岁以上人群首次测量血压活动开展已有数年,鲜见青壮年身影。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社区的糖尿病俱乐部和高血压患者联谊会里,人头攒动。“只有得了病需药物治疗时,居民才会重视。”服务站的一位社区医生说。

  一位居委会干部说,小区里晨练与晚间散步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青壮年要么在睡大觉要么还在外拼搏。

  “没时间”是这些青壮年人群拒绝健康管理的一个借口。其实,体检数据反映的是某个阶段的身体状况,也无法反映出亚健康状况。而健康管理是动态、长期监测,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提升个人的健康程度。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权威研究表明,对健康和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能使平均患病年龄推后5至20年。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