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完牌坊群,志愿者们在导游吴女士的带领下走进了棠樾村的一户村民家中。
作为鲍氏家族的第30代孙,82岁的鲍树民为自己的家族感到自豪。鲍树民告诉志愿者们,目前全村800多人口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姓鲍,而在鲍氏子孙中,他还没有听说过不孝顺的。
鲍氏家族的慈孝家风被以家规的形式刻在鲍氏支祠的墙壁上,代代传承。鲍树民说,目前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鲍氏后人都时常联系,鲍树民还主编了每月一期的《鲍氏文苑》,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全国各地鲍氏子孙中杰出人物的故事。
鲍树民还向志愿者赠送了2010年4月的《鲍氏文苑》,“你们可以从中看到很多有关慈孝的故事,会对我们鲍氏家族和慈孝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慈孝典故
争相受死
宋末元初,战乱四起。徽州守军李世达起兵叛乱,为筹备军饷,绑架了鲍宗岩和鲍寿孙父子,威胁他们如果不交出银两,就杀死其中的一个。面对屠刀,父子争相受死,以求能让另一个活下来,连乱军也不忍下刀。这个故事被载入了《宋史》。
明弘治年间,朝廷为了旌表这对父子,赐建了慈孝里坊,牌坊上还铭刻了明永乐皇帝的《慈孝诗》曰:“父遭盗缚迫凶危,生死存亡在一时……鲍家父母全仁孝,留取声名照古今。”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听说这个故事后,欣然写下了“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的对联,并拨银重新修缮牌坊。
吮脓疗母
明成化年间,儒生鲍灿在河南洛阳一带经商,每逢节日,他必给父母寄去最好的食品,自己只留一点。而且如果父母还没收到包裹,他绝不会先吃食物。
鲍母老年时,脚下生了毒疮,医治多年无效。鲍灿回家后就一口口吮吸疮口,十余天后,母亲的毒疮消除了,其孝行也感动乡里。
千里寻父
鲍逢昌之父明末离乱时外出多年,一直杳无音信。清顺治三年,14岁的鲍逢昌决定去寻找父亲。好不容易打听到父亲的消息后,鲍逢昌便沿路乞讨,千里奔波,终于在雁门古寺找到了正处病中的父亲。
鲍逢昌为父亲的背疽吮脓疗疮,并一路跋涉,扶持父亲回到家中。一进家门,鲍逢昌又见母亲病危在床,于是便攀崖越洞采药,母亲终得康复。
■慈孝地理志
歙县
歙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北倚世界著名风景区黄山,东邻浙江杭州,南连千岛湖,辖28个乡(镇),288个行政村。总人口50万,县域面积2122平方公里。
歙县是全国第二批公布的38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秦始置县,古称新安,自隋唐以来,一直为州治、府治所在地,史称“徽州府”,素有“东南邹鲁”、“文化之邦”的美誉。
“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歙县有深厚的慈孝文化底蕴,当地也流传着不少动人的慈孝典故。素有“牌坊之乡”美称的歙县,明清时期建造的石坊遍及全县各地,共有250多座。在这些牌坊中,比较成规模的是以棠樾牌坊群为代表的孝子牌坊。这些牌坊都是为表彰当地的孝子、孝女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