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日报评论员
“意娜就像是我们的天使。”这是甘肃陇西县宏伟乡当地人对严意娜的褒扬,饱含着浓浓的喜爱和尊敬。
今天,本报刊发长篇通讯,报道80后青年、共产党员严意娜支教助学、助人为乐的动人事迹。自去年12月严意娜在网络上发表《在黄土高原的支教生活》以来,一次次爱心募捐、帮扶结对的旋风,已经感动宁波、感动中国。7月,“天使”严意娜入围“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尽显新一代人积极上进、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近日,严意娜心头最牵挂的“爱心桥”建造也将正式启动。
是什么造就了严意娜?是对生活的真正理解。她说:“这次(支教)经历很珍贵,让我了解了还有一个以前不知道的世界,让我更珍惜以后的生活,更认真对待每一天,感恩我所拥有的一切,并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严意娜第一次踏上大西北的土地,看到“山是黄黄的,见不到绿色,老百姓喝水要打很深的井,农作物只有土豆。”很多贾家屲村民的餐桌上只有土豆,午饭喝点水啃点土豆,晚饭啃点土豆喝点水。当地的艰苦环境和贫困生活深深震撼了她。从严意娜的话里可以了解到,支教经历对她来说,确实是一次精神升华,催生了她的“天使”行动。“天使”不应该是坐在云端受人敬仰,而是要深入到普通大众的生活中间,特别要体会困难、弱势群体的疾苦,伸手援助他们。
是什么造就了严意娜?是博大的爱心和责任感。面对艰苦与贫困,面对当地学生渴望的眼神,严意娜不只是同情洒泪,不只是以三个月的支教期为限,更是毅然以自己的绵薄之力,承担起重大的责任。支教期间,她通过社会各界筹得1万多件衣物和1000多件学习用品,分给宏伟乡的15所学校的1000多名孩子;支教结束后,她寻找宁波的爱心人士,帮助100多名贫困学生找到帮扶结对者;为解决当地一些学生每天要趟水过河才能上学的困难,她还通过所在企业和媒体,筹资数十万元架一座“爱心桥”。看似难以完成的任务,一个个变成了现实,这不是“天使”有特别广大的神通,其中支撑着严意娜不屈不挠、艰辛付出的,正是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正是博大的爱心。
是什么造就了严意娜?是呼唤和凝聚所有人心中的爱心。曾有哲人说过,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天使,也有魔鬼。严意娜以她的奉献精神和行为,点燃了爱心,涓涓细流,终成大海。严意娜不是富豪,“天使”行动的背后,站着无数充满爱心的人。当她在网络上发出第一声呼唤后,宁波民间公益组织“爱心同盟”、分享爱心俱乐部等迅速响应,组织发起了“帮扶甘肃孩子”的捐赠活动,宁波市民积极响应,上至八旬老人,下至幼儿,纷纷捐赠爱心衣物和文具。结对帮扶贫困学子的是许多素昧平生的宁波市民;高达数十万元的造桥款,也来自宁波爱心人士。正是爱心接力爱心,才造就了严意娜,才炼成了宁波爱心之城的声誉。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当代青年要“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天使”严意娜的事迹,彰显了她的爱心、责任和奉献精神,是值得信赖、大有希望的新一代人的优秀代表,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