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是怎样“炼”成的?
叶向群
慈孝大家谈
我有一教授朋友,从小到大对女儿娇宠有加。女儿读大学时迷上手机,每有新款上市就要翻个花样。对此,朋友的钱包从来没让女儿失望过——尽管他自己一直用着别人送的旧手机。女儿成家后,继续“啃老”,一日两餐“揩油”不说,小孩更是全天候托管。对此朋友每每自嘲:女儿女婿管生,我们两老管养。
一日,朋友携女儿出席同事婚宴。席间,父女俩一语不合,女儿突然发飙,竟然当着众人之面一拍桌子,厉声训斥起父亲来。当时举座皆惊,朋友难堪之至,期期艾艾道:好了好了,都是爸爸不对……
这件事给了我极大的刺激。于是我想到:有些人尽管当上大学教授,做父母未必合格;他们往往关心子女的成绩单,恰恰偏废了整体人格的培养。其次,知书未必达理。现在有些大学生乃至博士生,或许满腹经纶,却缺乏最最起码的为人处世道理。第三——说出来怕许多父母泄气:很多事实证明,溺爱浇灌不出善良与孝顺。
《红灯记》里有段经典唱词:“提篮小卖拾煤渣,担水劈柴也靠她。里里外外一把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时代变迁,眼下真正的穷孩子不多了,放眼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因为娇生惯养,所以惟我独尊;因为衣食无忧,所以生活低能。对此早在两百年多前,法国思想家卢梭就作过提醒:“由于他们使孩子沉浸在温柔、舒适的生活里,所以实际是在给他们准备苦难。”遗憾的是,很多父母一直要等到儿女长大,才意识到“自食其果”。
孝心是怎样“炼”成的?父母身教重于言传,从小要让孩子体会到生活之不易。我认识一对家长,夫妻俩经营一个加工厂,十多年前就有百万家财。然而每到周末,夫妻就叫上孩子一起到自己的工厂里和工人们一起干活,并告诉孩子这样干一天可以赚多少钱。也许是耳濡目染,孩子身上没有半点纨绔之气,不光生活节俭,还孝顺长辈。本报推出“慈孝故事”栏目后,冒出一批令人起敬的“小孝星”。他们大多生长在贫困、残缺的家庭里,小小年纪就背负起操持家务、照顾大人的重任;也许,长辈们并没有告诉他们多少大道理,但生活自然而然地教会了他们:什么叫相濡以沫,“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调节人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剂良药。然而这些年来,人们似乎已把孝心降低到一般的文明礼貌来看待。不久前看到央视《百家讲坛》介绍《弟子规》,心里想:如今还有多少孩子在吟咏“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