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志愿者用实际行动为这座爱心城市添彩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0-08-21 07:17:51

  10岁的夏子航来宁波奶奶家过暑假,昨天一个人要回杭州了。昨天下午,奶奶和嬷嬷带着夏子航来到汽车南站,把他托付给南站3561班的李君。李君抄录下杭州接站人的电话,再联系班车司机,把孩子提前送上了车。奶奶和嬷嬷都说:“把孩子交给3561班,放心!”记者 刘波 摄

  东南商报记者 卢科霞 通讯员 吴红波

  社区里,当独居老人孤独无助时,社区志愿者微笑着上门,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在公交车和公交站点,反扒志愿者会默默守护,最终揪出小偷……在今天的宁波,“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已成为很多市民的一种生活常态。志愿服务,一个城市文明的细节,正在慢慢放大,变成甬城一张亮丽的“名片”。市志愿者协会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市志愿者人数已超过70万,其中市区注册志愿者人数达27.942万,志愿服务组织已成为我市最大、参与最广泛的社会公益组织。

  “你们就像天使一样”

  “老人的拐杖,聋人的耳朵,盲人的眼睛,哑人的嘴巴”,市民这样比喻汽车南站3561服务班这一志愿者群体。

  今年8月初,北仑一对“轮椅母子”又准时出现在汽车南站,他们不急着买票,而是先找3561服务班的志愿者帮忙。那天,刚好是班长金艳婷在岗,她马上帮母子俩买好到上海的车票,登记身份信息。然后,金艳婷拎起母子俩的行李,通过绿色通道,把母子俩送上了车。

  从5月份开始,每半个月母亲就会推着儿子出现在汽车南站,原来18岁的儿子因患骨癌,每半个月就要到上海去求医。3561班的志愿者发现了这对母子,并及时伸出了帮助之手,互相间有了无言的约定,来一次帮助一次。母子俩非常感谢志愿者,他们在信中写道:“你们就像天使一样。”

  让群众有“回家的感觉”,正是3561服务班一直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她们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留心公交、铁路、民航的班次信息和市内旅游景点分布情况,积累与旅客出行息息相关的知识,自觉加强普通话、英语、哑语的学习培训。平时,她们还将从报纸、电视、广播中得到的信息记录下来,一本中国旅游地图册带在身边,一有空就看一看、记一记,把看到的、学到的、听到的信息汇编成册,时常背一背,旅客有什么问题能一一给予正确回答,许多人被旅客形象地称为车站的“活地图”。

  “红蚂蚁”温暖老人心

  2008年4月,在江东区民政局、区老龄办助推下成立了“红蚂蚁”助老志愿队。文明之星、华光城小区的志愿者朱金元老人成为队长。那时,他遇到老人就说:“街坊的老人们如果有什么需求,尽管到爱心超市说一声,只要做得到,我们志愿者一定全力服务。”

  “红蚂蚁”的发展速度与规模远远超出了朱金元的预想。宁波大学科技学院的大学生加入了,江东中心小学的小学生加入了,公交公司的司机加入了,医院的医生加入了,金融行业的白领加入了……3个月后一个服务队容不下了,于是一个又一个的“红蚂蚁”分队成立了。

  今年春节期间,由于餐饮商家都回家歇业了,太古城社区独居老人傅师傅的就餐成了难题。太古城社区的6位“红蚂蚁”志愿者队员组成“爱心接力小组”,主动承担了老人春节长假的买菜、烧菜、送餐任务。为了让老人吃到可口的饭菜,“红蚂蚁”主动上门询问老人的饮食爱好。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他们带上自己烧好的饭菜,并买了鲜花和棉鞋到老人家中嘘寒问暖,让傅师傅倍感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新城社区住着一位姓应的阿婆,儿女都不在身边,生活很孤单。2009年3月的一天,“红蚂蚁”助老志愿者仍然像往常一样准备上门陪阿婆拉家常,帮忙做家务,却发现房门紧闭,叫门也没人应。傍晚时分,邻居李阿姨从卫生间的窗户里发现阿婆躺在水中,水龙头还在哗哗地流,原来阿婆在洗东西的时候摔倒在了地上。李阿姨赶紧从卫生间的窗户里跳进去,扶起阿婆,换好衣服,并安顿到床上,其他“红蚂蚁”很快也赶过来嘘寒问暖。在阿婆摔倒后很难下床的日子里,“红蚂蚁”们又是帮忙喂饭,又是抢着做洗衣服、打扫卫生等家务。应阿婆很感动,她流着泪说:“没有你们,我真不知道有多孤单!”

  外来人员成了志愿者

  今年44岁的高成松来自安徽,30岁那年,他在家乡苦心经营的三合板厂因资金周转不灵破产。为了寻找出路,高成松带着妻子来到了宁波,那时身上只有20元钱。

  高成松一到江北,找到了一份工作——中马街道新马社区保洁员。两年后,积累了一定的资金的高成松想创业,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社区工作人员,得到了社区的大力支持:没有技术,介绍他参加免费的技能培训;没有场地,工作人员为他四处奔波寻找。

  如今,高成松的早餐店每年能为他带来3万多元的纯收入。“现在很稳定,附近的居民也很关心我。”高成松告诉记者,有一次,他骑自行车把腿摔伤了,居民纷纷给他送水果、送药,让他感动不已。

  居民的关心,让高成松心里充满感激。为此,他成了社区里的一名志愿者,主动照顾起社区10多位孤寡老人的日常生活。哪家要买米了,哪家要换煤气了,他都一一记在心里。

  “洋居民”也当志愿者

  江北区文教街道繁景社区住着来自法国、美国、苏丹、印尼、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人士100多人。最初,社区志愿者为外籍友人提供志愿服务:为他们介绍钟点工或保姆,帮助他们解决子女上学问题等。渐渐地,老外也在社区组织的各类活动中主动充当起志愿者。

  来自苏丹的穆巴拉克来宁波10多年了。他和他的家人融入了社区生活,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我市开展争创国家文明城市活动,穆巴拉克毛遂自荐当起了宣传员,他说这是他的骄傲。

  白德妮女士在社区是出了名的“活跃老外”。听说社区下岗失业人员有意进入涉外家政行业,她不仅为下岗人员培训英语,还积极帮他们寻找合适的机会;社区居委会在学生暑假期间组织开展英语夏令营活动,她主动为50多名学生搭建英语交流平台;社区里的学生有留学计划,她就为这些学生指点赴澳大利亚留学的注意事项……

  繁景社区居委会主任说,除了这两位热心居民,社区其他老外在闲暇时间也都热心公益活动,社区里20棵香樟、丹桂、茶花等品种的花木和1000平方米绿地就是由老外们认养的!

  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1994年,共青团宁波市委积极响应团中央的号召,在原先“学雷锋”活动的基础上,正式启动了宁波市的青年志愿者行动。经过了16年发展,宁波志愿服务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根据团市委、市志愿者协会的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市志愿者人数已经超过70万,其中市区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27.942万,志愿服务组织已成为我市最大、参与最广泛的社会公益组织。

  志愿者的人员构成也从最初的青年学生志愿者,发展到今天的110志愿者、义务反扒志愿者、城事帮办志愿者、癌症康复工作志愿者、环保志愿者、党员志愿者、巾帼志愿者、退休人员“老网虫”志愿者等。

  宁波志愿者用实际行动为这座爱心城市添彩,用奉献感动着这座美丽城市。广大宁波市民通过志愿者行动这个平台,通过扶贫帮困、社区服务、环境保护、大型活动等多个公益项目,成为社会新风的倡导者,城市形象的塑造者,文明火种的传递者,和谐社会的推动者。

【编辑:刘夏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