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是放飞风筝的好场所
听到解放桥要拓宽了,很多市民都很是感慨。一名市民说,他就读过的小学和中学都离解放桥不远,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没有现在那么多的电子玩具和娱乐场所。“我的记忆中,解放桥和风筝密不可分。”
每年春天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去桥上放风筝。当时,城区很多地方的上空都还是电线,而解放桥的上空没有交错的电线和张扬的树叉,是放飞风筝的好地方。“风筝被江风带起,扶摇直上,那是儿时快乐的记忆。”
解放桥有200多米长,这段路程给予放飞风筝前必要的助跑路程而言,简直是太奢侈了。“那时候,几十个人在桥上一起放飞各式各样风筝的情景,如今难以再现。同学间为了极力帮助一个同学将他的风筝放得最高,情愿让出自己线团的事情,也成为了温暖的回忆。”看得出,这位市民十分怀旧。
■延伸阅读
解放桥的前世今生
自古以来,姚江两岸全靠渡船往来,直至1862年,英国人才在现在的新江桥位置建起了一座浮桥。在此之前,整个宁波只有一座跨江大桥灵桥(当时也是浮桥)。为区别于灵桥,新建的浮桥就叫“新江桥”,灵桥顺理成章地被称为“老江桥”。
1970年9月,新江桥浮桥位置建成了三孔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也就是前年拆除的新江桥,当时命名为“反帝桥”。不过,新江桥浮桥继续发挥“余热”。1972年,它被移到现在的解放桥位置,架起了解放北路与大庆南路的通道。由于此处姚江的江面比三江口原桥址处宽阔,浮桥的长度不够,局部还接了一段固定混凝土桥。
现在的解放桥建成于1981年,是一座多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全长251米,桥面总宽20米。它南连解放北路、北接大庆南路,是城市主干道的重要组成和海曙江北两区间重要过江交通通道。随着宁波城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解放桥交通流量日趋增长并达到超饱和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