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他们为我做了很多,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希望你们帮我拿拿主意。”日前,78岁的退休教师冯巧琴拨通了本报热线电话求助。
冯老师要感激的“他们”是原演武巷小学89届六(2)班的学生,这也是她退休前带的最后一届学生。分别20多年后,师生再次相遇,学生们的举动让她几度潸然泪下:“因为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真诚。”
“他们很懂老师的心”
冯老师是1956年参加工作的,在原演武巷小学当语文老师。那个时候刚实行“包班”,班主任从一年级一直带到六年级。89届六(2)班是冯老师带的最后一届学生。
冯老师眼里的六(2)班“团结、单纯、听话”,而她记忆最深的还是:“他们很懂老师的心。”
有一次学校组织听报告会,冯老师的班被安排在会场最差的位置。报告会结束后,冯老师为此和负责人起了争执,迟了一步去上课。班长好几次跑到办公室来看,等冯老师赶到教室时,同学们表现得特别安静,特别认真。冯老师向来很维护自己的学生,但无论为此受什么委屈,从来不在学生面前提起,“学生们嘴上从来不说,但看得出他们心里都很明白。”
学生依然牵挂她
保健品、足浴盆、按摩仪……冯老师说,学生们送来的东西数也数不清。”
冯老师退休后,搬过几次家,学生们也忙于求学、工作、家务,渐渐断了联系,但学生们一直在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她。
有一次,当年六(2)班的班长柴先生在网上输入冯老师的名字,结果跳出来一篇本报于2006年12月份的报道《边角布料制作“老寿星”老太送布艺》,报道中的主角就是冯老师。
“报道中提到了冯老师所住的社区,我就马上联系了社区居委会,很快找到了冯老师。”柴先生说。
在第一次登门拜访冯老师后,他们得知冯老师的老伴已经去世,现在一个人住,大家就约好每逢过年过节要一起去看望她。“我们是冯老师教的最后一届学生,现在也都为人父、为人母,生活比较稳定,现在冯老师年纪大了,过去看看她也算是小辈应该做的。”柴先生感慨道。
东南商报记者石承承 实习生 郑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