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孝顺让我坚强”
孔浦街道绿梅社区文汇新村2幢1楼,我们要探访的陈兆俊老人就住在这里。84岁的陈兆俊老人坐在饭桌旁的椅子上,衣着整洁,面容慈祥,我们一时无法将他与一个47岁就双目失明,不久前又差点瘫痪的老人联系在一起。
昨天是陈兆俊老人出院后的第20天。老人笑称自己是“萝卜丝”,接着解释说:“萝卜丝的谐音就是老不死。”屋里的气氛一下子轻松起来。
陈兆俊老人退休前是河南工业大学的老师。即使在失明的情况下,为了将三个孩子培养成才,陈兆俊老人仍然坚持工作到60岁才退休。老伴陶女士是宁波大学的退休老师。“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自己的爸爸和别人的不一样,他们对爸爸都很照顾。”陶女士说,“现在他们一有空就来陪我们聊天,我们没有时间去想不愉快的事情。”
为了照顾父母,大女儿特意在文汇新村11幢买了房子,每天早晚来照顾父母。今年4月26日,陈兆俊老人突然无法站立行走,三个孩子立即将他送到了第一医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老人做了5次磁共振检查,由于轮椅不能推进检查室,儿子、女婿和孙子一起将158斤重的老人抬进了检查室。住院期间,大女儿和两个儿子每天一下班就来探望,陪老人聊天,帮助洗澡,直至安顿好后才回家吃晚饭。
先是双目失明,现在又突然无法站立行走,陈兆俊老人的心情一度很低落。在病房里,大女儿劝慰父亲一定要对双腿康复有信心。因为子女以及孙子外孙的精心陪护,陈兆俊老人慢慢能够借助助行器站立并挪步。
陈兆俊老人说,在腿脚利落的时候,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现在虽然很多事情需要老伴和女儿的帮助,但“孩子们的孝顺让我更加坚强和乐观”。
“这样的好儿媳难找”
家住白杨社区中轻花园的史兰芬今年刚好60岁,她不仅是邻居眼里的热心人,也是儿媳口中的好婆婆。自从儿子结婚以来,史女士和老伴就一直与儿子、儿媳同住。7年多来,婆媳相处融洽,让邻居们羡慕不已。
“这样的好儿媳去哪里找啊,平日凡事都是先替我们老人考虑,每天下班回来不是先回自己的房间,而是要先到我们房间来问候,家里买新电视也是给我们用,有好吃的也是先给我们老人吃,有时候我在厨房炒菜,她就在边上给我扇扇子,下雨出去就给我打伞。我们要给钱,她也从来都不要。”史女士说,“我这个儿媳妇尽替我们着想,没私心!”
“只求把女儿照顾好”
今年38岁的潘江耀和妻子张小梅家住白杨社区怡江小区,有一个可爱的女儿潘瑛。
潘瑛很不幸,今年10岁的她,智力大大低于正常的孩子。然而潘瑛又是幸福的,因为她有非常爱她的父母。10年来,母亲张小梅时时刻刻都陪伴在女儿身边,用无私的母爱呵护着潘瑛走过10年来的每一步。
说起自己的女儿,张小梅的脸上没有惆怅,而是一直挂着笑容,无论女儿有着怎样的不幸,她脸上的笑容始终让人感觉他们一家是幸福的。
张小梅的丈夫潘江耀是一家物流公司的员工,平时工作很忙,照顾女儿的重任基本都交给了妻子。说起妻子照顾女儿的辛劳,潘江耀感慨万千。张小梅和丈夫本来可以再生一胎,但是张小梅却说,“没精力了,我们只求把女儿照顾好,让她好好生活,以后生活能够自理就好了。”
东南商报记者 陈爱红 汪林 通讯员 王晓彬/文 记者 王增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