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宁波日报"圆梦助学"活动 4年来惠泽15名学子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0-08-24 07:49:18

崔红明

毛亚娣

鲁江波

应华东

胡霄乐

徐巧儿

潘科杰

禇景泽

  宁波日报记者 朱和风

  关心一些家庭贫寒、品学兼优的学生,让他们圆一个上大学的梦。早在2007年7月,本报社会新闻部接到了一封特殊的“求助信”,本市一位企业家愿意出资10万元资助我市11个县(市)区家庭贫寒的学生。

  这封信感动了我们的编辑记者。我们感动于爱心人士回报社会的真诚,我们乐此不疲地寻找那些需要帮助的、品学兼优的学子。当年,7名寒门学子有幸成为“圆梦使者”的资助对象,这些学生都上了二本分数线,有的还以高分考入同济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有的还是正在上大一的学生。2008年,这位爱心人士又出资10万元,要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去寻找需要帮助的寒门学子,当年,又有8位学生得到了圆梦助学的恩泽,助学缓解了他们的家庭困境。

  圆梦助学活动开展后,受助的学生为回报爱心人士的关怀,在校刻苦学习,有的同学在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的同学还成为班级中的学习尖子。然而,因受金融危机影响,去年,那位出资20万元的爱心人士已无力承担10多位学子的学费。这时,一名杨姓的爱心人士从本报社会新闻版上获此消息后,给记者打来电话,他愿意帮助这些同学。

  如同一道扑面的春风,温暖了即将失去资助的15位同学。他们从中体会到社会爱心人士对他们的关怀,纷纷表示自己大学毕业后,也要回报社会,用自己的一双手,牵着更多的手,让生活充满爱和阳光。

  四年时间如白驹过隙,15名寒门学子中,现在已有两位学子大学毕业,她们即将踏上社会。就读华东政法大学的象山女孩小奚今年7月份大学毕业后,她表示要去当一名律师,要用自己学到的法律知识,去帮助那些需要法律援助的弱者。而一直不露面的爱心人士杨先生则向记者表示,如果自己的绵薄之力能帮助学子完成学业,使他们安心读书,对他来说,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他将一直资助下去,如果还有学生考上研究生,他也会一如既往地给予帮助!

  崔红明:在感激“圆梦使者”之余,我也投入到助人的行列中,从大一开始我就加入了中国志愿者协会,参加各项志愿活动。我想除了学好文化、技术,更要争取做一个好心人,将来经济条件允许的话我要帮助那些贫困学生。

  禇景泽:好心人的资助让我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并让我也学会了去帮助别人,回报社会。

  潘科杰:因为贫困、天灾人祸,我们差一点上不了大学,“圆梦使者”就像送来了“及时雨”,我心中充满了感激。我觉得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不是看他拥有多少财产,而是看他对社会作出多大贡献。两位叔叔作出了很好的榜样。

  徐巧儿:我是幸运的,得到了好心人资助,但我没有光等着别人资助,而是努力去勤工俭学。两年来,我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算是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吧。今年4月,在老师的支持下,我和一些贫困学生创办了晨晖社,我们想通过这个平台,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回报社会。

  胡霄乐:我从2008年开始接受好心人的资助。在大学里,我以自己的专长和能力去帮助学习差的同学。我还加入了大学生社团“圆梦社”,参加了助教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环保等公益性活动,我认为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做人,从而更好地去帮助别人。

  应华东:“圆梦使者”是我学习道路上的贵人,他不仅给我提供了经济上的帮助,更是告诉我,人在世上应该有一颗善良的心。

  鲁江波:我上小学、初中、高中都得到了别人的资助,同样我的大学生活也来之不易,虽然人的出生是没法选择的,但我会靠自己的努力走好今后的路。再过两年我就毕业了,我打算自己去创业,创造美好的生活。

  毛亚娣:从2007年开始,我得到了两位“圆梦使者”的帮助。我在大学里努力读书,基本上每学期都拿到了奖学金。作为一名志愿者,我多次去福利院、敬老院参与一些志愿活动。学校里的每一次赈灾活动,我都积极参加,虽然我捐的钱不多,但那是我的一点心意。

  黄 琼 整理 周建平 摄影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