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我市市民八成以上的死亡由慢性病及并发症造成,慢性病对市民造成的健康危害及对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已引起高度关注。我市今天全面启动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向全市总结推广6个试点社区经验。
与全国各大城市一样,我市慢性病发病呈“井喷”态势。从近年监测数据来看,慢性病是危害宁波市民健康的头号杀手。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的慢性疾病引起的死亡占八成多,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同时,由慢性病引起的经济负担越来越重。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今后五年,我国仅由于心脏病、中风、糖尿病导致的国民经济损失就达3000亿美元。
一年前,我市选择海曙区的鼓楼街道、江东区的东柳街道、镇海区的招宝山街道、北仑区的新碶街道、鄞州区的姜山镇和江北区的孔浦街道,通过当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试点。姜山基本做到一村一站一名专职人员对慢性病人实行健康档案电子化动态管理;鼓楼开展慢性病契约式服务,提高慢性病人的依从性和防治效果;招宝山由社区主导慢性病健康教育,寓教于乐,贴近百姓生活。
目前,全市已开展了居民高血压、恶性肿瘤、糖尿病、重症精神疾病等慢性病的报告、建档和随访工作。据统计,全市已建立健康档案439.7万人,管理高血压患者33.8万人、糖尿病患者5.3万人、恶性肿瘤患者1.1万人、重症精神疾病患者1.9万人。
然而,我市的慢性病防治尚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市民的防病意识薄弱,特别是年轻人、中年人和上班族等,缺少有效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二是高危人群游离于慢性病防治服务之外。如肥胖、长期运动不足、有遗传病史、饮食生活习惯不良者都是慢性病的“易感者”。
为此,总结推广试点工作经验,在全市通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从控制危险因素、早诊早治和规范化管理三个环节入手,采取健康促进、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三个手段,面向一般人群、高危人群和患者三类人群,开展社区综合防治,实现关口前移。
据了解,今后我市将把慢性病管理纳入区域卫生服务网络信息化系统;组建慢性病专家指导队伍,不断推广适宜技术,让社区医生成为慢性病患者的首选医生,把病人留在基层治疗;对重点慢性病患者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及Ⅱ型糖尿病患者,开展签约式管理等模式;向慢性病人传授自我监测技术,提高自我管理技能。
另外,大力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首先解决“运动不足”、“营养过剩”等高危因素。目前,各地正积极开展示范食堂(餐厅)和健康步道创建活动,不断将健康生活的有效方式融于广大居民的生活和工作之中。
宁波日报记者蒋炜宁 通讯员陶子